2010-2012年我院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2010-2012年我院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ID:27355217

大小:70.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2

2010-2012年我院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及药敏分析_第1页
2010-2012年我院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及药敏分析_第2页
2010-2012年我院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及药敏分析_第3页
2010-2012年我院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及药敏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0-2012年我院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及药敏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0-2012年我院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及药敏分析胡云海范忠祥杜成雪(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儿科四川成都611130)【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菌、流行病学特征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感染性腹泻患儿的新鲜标木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246份标木中检出39株病原菌,检出率为15.9%。其中氟劳地枸橼酸杆菌15株,鼠伤寒沙门氏菌10株,志贺菌属6株,大肠埃希氏菌4株,肺炎克雷伯杆菌2株,普通变形杆菌2株。病原菌的检出

2、率以3岁以下婴幼儿最高,占89.7%。氨苄丙林、阿莫丙林/克拉维酸钾、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啾、庆大霉素、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对所有的细菌都耐药,部分高达100%,第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的耐药率低,耐药率不超过20%,头孢毗肟、泰能未发现耐药菌株。结论目前我院儿童细菌性腹泻以条件致病菌、鼠伤寒沙门菌感染为主,主要感染低年龄段儿童,细菌耐药谱广,使用抗生素时应谨慎。【关键词】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菌药敏试验【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1-0070-02引起

3、儿童感染性腹泻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细菌性腹泻,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治疗不恰当或不及时会导致病情迁延,甚至还可导致死亡。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引起腹泻的肠道病原菌存在差异,对抗菌药的敏感性也不同。笔者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我院住院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菌分布、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以期对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帮助。1资料和方法1.1标木来源2010年1只至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且符合感染性腹泻诊断的246例患儿,取其新鲜大便进行肠道致病蘭的常规分离培养。1.2药敏试验

4、采用测量药物最低抑蘭浓度(minim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MIC)的微量闪汤稀释法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毗肟、氨曲南、泰能等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按照NCCLS的标准判断结果。2结果2.1检测出病原菌种类246例分离培养出病原菌39株,总检出率为15.9%。苏中条件致病菌(氟劳地枸橼酸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及普通变形杆菌)共19株,检出率占阳性标本的48.7%。鼠伤寒沙门氏菌10株占2

5、5.6%,志贺菌属6株占15.4%,大肠埃希氏菌4株占10.3%。2.2肠道病原菌检出与患儿年龄的关系病原菌的检出率以3岁以下婴幼儿最高,占89.7%,学龄儿童则明显减少。见表1。表1肠道病原菌年龄分布2.3肠道病原菌检出在各季节分布病原菌全年均可检出,夏秋季节为检出高峰期,占全年检出的69.2%。见表2。表2肠道病原菌季节分布2.4肠道病原菌的耐药情况见表3。检出的所有肠道病原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啉、庆大霉素、氧氟沙星、妥布霉素普遍耐药,部分高达100%,对头

6、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敏感性较好,耐药率不超过20%,对头孢毗肟、泰能敏感,未发现耐药菌株。表359株肠道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注:()前数字表示各菌属做该种抗菌素药敏实验的总例数,()内数字表示耐药率(%)3讨论儿童腹泻病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大感染性疾病。本研究显示细菌性腹泻在年龄分布方面特征明显,0-3岁患儿大便培养阳性者共31例,占阳性总数的89.7%,考虑主要与婴幼儿来自母体的保护性抗体逐渐减少,苏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有关。其中年龄最小者为出生3天的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7、属于院内感染,这也提醒我们医务工作者在诊疗过程中加强手卫生、消毒隔离监管的必要性,严防医院内感染的发生。3岁以上患儿细菌性腹泻发病率较低,除患儿自身抵抗力提高有关外,可能还与患儿沟通能力的提高以及冇更好的卫生意识冇关。本研究从腹泻患儿吋间分布来看,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夏秋两季高发,占69.2%,与文献报道相同[1-3]。夏秋季节,细菌繁殖快,食品容易腐烂变质,提示在夏秋季节需要加大对肠道致病菌的检测,及时进行风险预警,防止感染性腹泻爆发流行。本研宄对临床诊断为感染性腹泻患儿246例,取苏新鲜大便进行

8、细菌病原学检测,分离培养出病原菌39株,总检出率为15.9%。外源性感染仍di主导,但机体的内源性条件致病菌(氟劳地枸橼酸杆菌、肺炎克雷扪杆菌及普通变形杆菌)检出率高达48.7%。分析条件致病菌多的原因,除与婴幼儿免疫功能差,肠道菌群不稳定有关外,还可能与抗生素的滥用,使对其敏感的正常菌群数量减少,正常栖生的真菌和耐药条件致病菌增多致发病有关。本组研究中未培养出真菌,虽然部分病例有鹅UI疮,大便性状似奋豆腐渣样改变,但多次培养未生长真菌,可能还需要改善粪便标本提取、送检、培养等各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