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疑义举例》中训诂文例探析

《古书疑义举例》中训诂文例探析

ID:32625017

大小:63.1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13

《古书疑义举例》中训诂文例探析_第1页
《古书疑义举例》中训诂文例探析_第2页
《古书疑义举例》中训诂文例探析_第3页
《古书疑义举例》中训诂文例探析_第4页
《古书疑义举例》中训诂文例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书疑义举例》中训诂文例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古书疑义举例》中训诂文例探析【摘要】古书文例也叫辞例、异例,是古书特殊的表达方式。关于古书文例的阐述,当首推俞槌的《古书疑义举例》(以下简称《举例》),该书利用文例来训释古书的方法,提高了训释古书的准确性,同时也对后人研究训诂方法具有启示作用。俞槌的《举例》在中国训诂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书涉及的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在训诂学、语法学、修辞学上都有杰出的贡献,包括了传统训诂学的方方面面。虽然由于时代的原因,不免存在一定局限,但书中运用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对我们今天的训诂研究仍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本

2、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择古书文例:对文、互文、变文、省文、倒文、复文六种,试从训诂方法角度出发,阐释《举例》中如何运用文例来训释古书。一、对文凡词性相同、结构相似的两个分句或两个词组,两两相对的字和词,意义往往相同、相对或相关的,是所谓对文。如:《举例•卷七•两字对文而误解例》:凡大小长短是非美恶之类,两字对文,人所易晓也;然亦有其义稍晦,致失其义解者。《尚书•洪范篇》:“木曰曲直,金曰从革。”'‘曲直”对文,“从革”亦对文。《汉书•外戚传》注曰:”从,因也,由也。”盖从之义为由,故亦为因。从革,即

3、因革也。金之性可因可革,谓之从革;犹木之性可曲可直,谓之''曲直”也。人知因革,莫知从革,利用对文,可得其解矣。二、互文互文名目繁多,《举例•卷一•参互见义例》中所谓“参互”和正文中“互言”即“互文”。《举例》云:古人之文,有参互以见义者。对于互文,各家理解不尽相同,这里的互文意为用近义或同义词语互相训释,或是相应部分上下文互相补充。如《祭统篇》:“王后蚕于北郊,以共纯服;夫人蚕于北郊,以共冕服。”郑注曰:“纯服,亦冕服也,互言之尔。纯以见缗色,冕以著祭服。”(9页)这里“纯服”与“冕服”互文,同义

4、。三、变文变文是指古人在行文或引文时有意变换字词、错综结构或更替句式来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思,避免字面重复、结构雷同、句式呆板或最求声韵的和谐。《举例》中涉及变文文例有二:一是“变文协韵例”,二是“上下文变换虚字例”。《举例•卷一•变文协韵例》云:古人之文,更有变文以协韵者。《诗•❷风柏舟篇》:“母也天只,不谅人只。”《传》曰:“天,谓父也。”《正义》曰:“先母后天者,取其韵句耳。”按:“母”则直曰“母”,而“父”则称之为“天”。(21页)古人将“父”不直称“父”而用“天”代之,就是为了声韵的和谐。知

5、其变文,可得其解。《举例•卷四•上下文变换虚字例》云:古书有叠句成文而虚字不同者。《尚书洪范篇九“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嫁❷”上四句用"曰”字,下一句用“爰”字。(70页)叠句中,虚词变换,意义不变,“爰”字即“曰”字。四、省文省文一般叫省略。《举例》中谈省文类文例颇多,如《卷二》:“古人行文不嫌疏略例”、'‘两人之辞而省曰字例”、“文具于前而略于后例”、“语急例”、'‘蒙上文而省例”、“探下文而省例”及《卷四》中“反言省乎字例”。虽同为省略,但情况比较复杂,即使是俞扌越已经划

6、入一类的省略,也有细微差别,本文试将《举例》中的省略分为以下几种:1.字词省略(1)固定字省略这里的固定字,是俞指的“曰”字的省略和,“乎”字的省略。①“曰”的省略“两人之辞而省曰字”,顾名思义,有两个人问答,两人语替之间省略''曰”字。俞氏认为两人问答,因语气相承,诵之易晓,故“曰”字可省。如《论语•阳货篇》:“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居,吾语女!乃夫子之言,而即承“对曰未也”之下,无“子曰”字。(31页)知省“曰”文例,更易于读懂上下文语境。②"乎”的

7、省略该文例于见'‘反言省乎字例”,《举例》云:“❷讼,可乎?”“乎”字已见于尧典,是古书未尝不用“乎”字。“乎”者语之余也,读者可以自得之。古文简质,往往有省“乎”字者。(73页)如《尚书•西伯戡黎篇》,“我生不有命在天?”《吕刑篇》,“何择非人?何敬非刑?何度非及?”(同上)这些句子末尾都当有“乎”字,但都省略了。加上“乎”字,很容易可以看出这些都是反问句,表达反意,若不知省“乎”文例,读者很容易领会成与文意相悖的意义。(2)句子成分省略襄二年《左传》:“以索马牛皆百匹。”《正义》曰:'‘司马法:

8、丘出马一匹,牛三头。”则牛当称头而亦云匹者,因马而名牛曰匹,并言之耳。这里将“以索马百匹,索牛百头”省略写作“以索马牛”。(24页)2.文句的省略该类包括'‘文具于前而略于后例”、“文没于前而见于后例”、'‘蒙上文而省例”和“探下文而省例”。①'‘文具于前而略于后例”《板篇》:“天之牖民,如❷如麗,如璋如圭,如取如令;❷无曰益,牖民孔易。”按:“❷无曰益”,承上四句而言。益与隘通,言天之牖民,如❷麓之相和,如璋圭之相合,如取❷之必从;无曰“有所阻隘也”,牖民乃孔易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