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的注解及训诂学基础知识(二)

古书的注解及训诂学基础知识(二)

ID:32005945

大小:412.50 KB

页数:67页

时间:2019-01-30

古书的注解及训诂学基础知识(二)_第1页
古书的注解及训诂学基础知识(二)_第2页
古书的注解及训诂学基础知识(二)_第3页
古书的注解及训诂学基础知识(二)_第4页
古书的注解及训诂学基础知识(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书的注解及训诂学基础知识(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古书的注解及训诂学基础知识(二)三、古书注释的体式类型属于这一类的注释、名称繁多,最常见有诂、训、传、注、笺、章句等名称。1.传。《说文解字·人部》:“传,遽也。”段玉裁注:“传者,如今之驿马。”驿马是用来传达文书的,引伸有传达的意思。用于注书,就是以今言传达古言,也就是解说或注释的意思。因此解说经义的文字也叫做“传”。“传”有两种情况:(1)通过事实的记叙或论述来解说经义。解释《春秋》的《左氏傅》《公羊传》《谷梁传》。这类传又有:“内傅”“外传”“大传”“小传”之分。阐发经义的叫“内傅”,如《春秋三传》。在经文之外发挥的叫“外传”,

2、如汉韩婴有《韩诗外传》。《韩诗外传》和《诗经》的本义无关,只是引用《诗经》来印证它所讲的故事。另外,《国语》和《左传》所记载的是同一时代的事,但《国语》主要是记言的,与《春秋》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国语》有《春秋外传》之称。“大传”就是大义的意思,汉代伏生作有《尚书大传》(一说为其弟子张生、欧阳生所作)。“小传”与“大传”相对而言,是一种谦词,宋代刘敞作有《七经小传》。“小传”和“裨传”“稗传”义同。(2)随着经文来解说字句。“传”作为注解名称主要指这一类。汉代注书称“传”的很多,如毛亨的《诗故训传》、孔安国的《尚书孔氏传》(伪)等。2

3、.说、解。《说文解字·言部》:“说,说释也。”即说明解释的意思,引伸为解说词语,因此注书也叫“说”。汉代以“说”为注书名称的很多,如《诗》有《鲁说》《韩说》,《礼》有《中庸说》,《论语》有《齐说》《鲁夏侯说》,《孝经》有《江氏说》《翼氏说》,刘向有《说老子》等。后代有宋吕祖谦《春秋左氏传说》,清惠士奇《易说》《礼说》《春秋说》,郝懿行《易说》《书说》等。《说文解字·角部》:“解,判也。”又《刀部》:“判,分也。”“解”的本义是分析,所以分析语义也叫“解”。以“解”为注书名称的,如汉服虔《春秋左氏傅解》、高诱《孝经解》《淮南鸿烈解》等。

4、3.诂、训。汉代单以“诂”“训”为注书名称的很多,如申培《鲁诗故》(“故”与“诂”通用),韩婴《韩诗故》,杜林《苍颉故》,贾逵《尚书训》等,清洪亮吉有《春秋左传诂》。“诂”和“训”可以连用,称为“训诂”,如汉刘陶《尚书训诂》《春秋训诂》等。“诂”还常和“解”连用,称为“解诂”,如汉贾逵《春秋左氏传解诂》《国语解诂》、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清王聘珍《大戴礼记解诂》等。诂、训这两个名称,笼统说来没有什么区别,凡侧重于字词、名物解释的,一般称作“诂”(通作“故”)、“训”。古人对诂、训之别做过辨析,唐孔颖达说:“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

5、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诗·周南·关睢·训诂传第一》疏)。清马瑞辰认为:“单词则为诂,重言则为训。诂第就其字之义旨而证明之,训则兼其言之比兴而训道之,此诂与训之辨也。”综合二家之言,则诂是以今言释古言,侧重于解释单词的意义;训是对古代词语作形象性的描绘与说明,侧重于解释由两个相同的单音节词构成的词语(重言),并兼言其比兴意义。4.注。《说文解字·水部》:“注,灌也。”段玉裁注:“注之云者,引之有所适也,故释经以明其义曰注。”唐贾公彦在《仪礼疏》中也曾说:“注者,注义于经下,若水之注物也。”因此注书也叫“注”,意即

6、把自己对于原文的理解和体会记载在原文之下,以便阐明原文的意义。“注”也写作“註”。用“注”作注书名称的很多,如汉郑玄《周官注》《仪礼注》《礼记注》、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魏王弼《老子注》、吴韦昭《国语注》、晋郭象《庄子注》、张湛《列子注》、宋裴松之《三国志注》、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唐尹知章《管子注》、杨倞《荀子注》、颜师古《汉书注》、李贤《后汉书注》、李善《文选注》、清仇兆鳌《杜诗详注》等。5.笺。《说文解字·竹部》:“笺,表识书也。”表识,即表明标记的意思。称注解为“笺”,是从汉郑玄注《诗》开始的。他称自己的注解为“笺”

7、,是因为他注《诗》是以《毛传》为基础的。如果《毛传》有隐晦简略的地方,则加以补充说明;如果有和《毛传》不同的意见,则标记在《毛传》的旁边。称为《毛诗传笺》。他注《诗》称“笺”,具有阐发、补充、订正《毛传》的意思。后人称自己注解为“笺”的不多。“笺”和“注”可以连用,称为“笺注”。清人称注解为“笺注”的很多,如吴兆宜《庾开府集笺注》《徐孝穆集笺注》、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冯浩《玉溪生诗笺注》等。6.音义。“音义”就是辨音释义的意思。以音义为注书名称的,如魏孙炎《尔雅音义》,吴韦昭《汉书音义》,晋徐广《史记

8、音义》,唐何超《晋书音义》,宋孙奭《孟子音义》等。“音义”又称为“音训”“音诂”“音注”“音释”“音解”等。如汉服虔《汉书音训》,明杨慎《周官音诂》,元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宋罗复《诗集傅音释》,许翰《太玄经音解》。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