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部民歌传承之我

多声部民歌传承之我

ID:32554079

大小:62.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2

多声部民歌传承之我_第1页
多声部民歌传承之我_第2页
多声部民歌传承之我_第3页
资源描述:

《多声部民歌传承之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多声部民歌传承之我见中文摘要:多声部民歌在历史及生产生活知识的教育与传承、人生礼仪的养成、祭祀与驱邪的寄托、人际之间的交流沟通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有很多宝贵的价值。杰出的传承人应是在继承传统中有能力作出文化选择和文化创新的人物,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延续、发展中,起着超乎常人的重大作业,受到一方民众的尊重与传诵。关键词:多声部民歌产生危机传承我们中国是个了不起的国家,有五十六个民族,地广物博,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我们知道音乐在文化领域里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和比例。而多声部民歌在声乐文化中又是颇具特色的艺术文化代表。它们直接产生于民间,并

2、在流传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多声部民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人类审美追求的结果。樊祖荫教授在《中国多声部民歌概论》一书中认为多声部民歌的产生有三:原始人的“大混唱”是多声部民歌的萌芽,可以说是人类早期集体歌唱活动中的一种普遍的,甚至事必然的现象;多声部民歌是在母系氏族社会后期开始并逐渐发展起来的;多声审美意识的形成是多声部民歌得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心理条件。多声部民歌比如说在劳动生产时,它用于协调集体劳动的动作,鼓舞精神、调节情绪,所以才有川江船工“不喊号子闷闷愁愁不新鲜,不喊号子上下水扳不动船”的说法。抒发情感方面,有一首湖南桑

3、植山歌唱道:“韭菜开花细绒绒,有心恋郎不怕穷;只要二人情意好,冷水泡茶慢慢浓”,将穷苦夫妻间质朴、深厚的情意描写得细腻生动、入情入理。而它的审美价值不仅作用于其创造者的精神生活,经历了漫长时间的积淀,锻造出卓有成效的情感表达。不可否认的是,生产劳动方式、生活风俗、语言、地理自然条件、歌手素质、审美意识等都对多声部民歌的流传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产生,发展,丰富了的民歌精华,却存在消亡的危机,它向我们发起警报。如同多声部民歌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有其特定的条件一样,多声民歌的生存也需要有其特定的土壤,多声部民歌一旦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就必将

4、逐渐衰亡。多声部民歌这种艺术形式正遭受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激烈挑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把一种语言环境改变,那么这个语言也就逐渐濒临消亡的边境,记得老师曾给我们讲过,就像蒙族人如果长期被汉化,不会说蒙语,写蒙语一样。目前,从总的趋势来看,我国的多声部民歌正在日益减少,有的已经或正在逐渐消亡(现在至少有二分之一已经消亡)。其主要原因是:劳动方式的改变、生活风俗的改变和审美情趣的改变。我认为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产生的特色文化,等具有代表性的物质或者思想,那都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沉淀下来的精华,是来之不易的,然而,它的产生发展过程是复杂的,漫长的,而它的消亡确实

5、那么的容易,这让我们觉得很心痛。鉴于此,对多声部民歌的保护和传承是很急迫的,希望能够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伍国栋认为:真正的民歌,主要是通过原生性的民间传承方式来生存、延续的。对民间歌曲生存状态的田野考察说明,如果没有历史上当地民众音乐生活固有的原生态传承机制,今天就不会再呈现于这个展示这种演唱形式的可能。他还认为:民歌传承是否长期有效,其核心问题也取决于原生态传承环境中传者和承者的良好生存状态,其根本因素在于传承人生态群落的形成。这就是说,只有自然生成的多数量传者、多倍量承者和再多倍量受容者及推动者存在,民歌的保护才可能出现有

6、效的良性延续,对于多声部民歌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说我们生存的社会是个辩证的,存在矛盾的社会,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成长的,因此我们可以看的出,多声部民歌之所以不能被广泛的流传,哪怕是保存,而非是濒临灭亡,都是有它的一定背景的,而它的传承流传也是有一定条件的。从社会的长远发展来看,人们审美价值取向的不同,社会背景的不同,等种种因素给我们做相关的工作带来重重困难。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工程,我们必须确实有个真正想保护,传承多声部民歌的一个集体,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有一个及多个能确实起到带头作用的领导人,并本着务实的精神,付出实践的去做一些相关的

7、工作,这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包括经济方面;除了民间传承(群体传承与传承人传承)外,还要有以学校教育为主的传承以及政府、艺术团体及社团等举办的培训班;让一些生活在本土的具有当地人文背景的、热爱乡土文化、能演唱多声部民歌的学生们走进高校,接受系统的音乐教育,让在校的音乐学学生走出校门实地采风。这些做法是比较实际的。从我们本校的一些相关教学来看,钢琴系教师张凡老师为我们做出了非常好榜样。现阶段经过他的精心准备,整理出一本有关中国早期艺术歌曲选的书。在相关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选择相关曲目让专业学生进行演唱,并搬上舞台,在锻炼学生演出实践等相关能力的同时,扩大

8、了学生对刘雪庵,冼星海,贺绿汀等老一辈音乐家音乐的了解,对中国传统民歌的了解,这是思想和实践的结合。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改变每个人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