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多声部民歌中的支声复调因素

浅析我国多声部民歌中的支声复调因素

ID:26764520

大小:55.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9

浅析我国多声部民歌中的支声复调因素_第1页
浅析我国多声部民歌中的支声复调因素_第2页
浅析我国多声部民歌中的支声复调因素_第3页
浅析我国多声部民歌中的支声复调因素_第4页
浅析我国多声部民歌中的支声复调因素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我国多声部民歌中的支声复调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我国多声部民歌中的支声复调因素  内容摘要:多声部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我们发现有很多民族保存并流传着多声部民歌。随着对民族音乐的不断深入发掘与研究,逐渐打破了“中国民族音乐是单声部的、没有多音音乐”这一片面的论断。本文试从“复调”这一角度,对多声部民歌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为我国民族音乐的深入研究,做出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中国多声部民歌支声复调因素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在这片沃土上,56个民族的同胞凭借勤劳的双手与聪慧的头脑,发展经济、开拓未来,在创造了我们伟大的五千年历史的同

2、时,也创造了灿烂辉煌、异彩纷呈的文化艺术。历史悠久、风格绚丽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更是各族人民音乐智慧的结晶,其中有许多民族至今仍保存并流传着大量的多声部民歌。随着广大音乐工作者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迄今为止,已发现有越来越多的民族保存和流传着各种形态的多声部民歌,那丰富多样的内容与形式更是叫人叹为观止!    对“复调因素”的理解    复调,多称为“复调音乐”,原文为Polyphony。复调一词在拉丁文中即“多声部”的意思,在希腊、意大利文中是“多层次的音”的意思。几个具有独立意义的旋律性声部,在运动中同时结合在一起,构成丰

3、富多样的织体形式。这样,各自具有独立旋律意义的多声部音乐被称为复调音乐。一般地,人们把音乐按不同织体形态分成四类,即:单音音乐(Monophony)、支声复调(Heterophony)、复调音乐(Polyphony)和主调音乐(Homophony)。这四类音乐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有着各自明确的历史阶段和鲜明的风格差异。长期以来,关于中国音乐是单音音乐的说法似乎已成定论。在中国音乐中,严格意义上的复调音乐、主调音乐也是在20世纪初的专业音乐创作中开始的。但是随着对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研究,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存在一些既不属于单音

4、音乐,也不能简单归于复调音乐的织体形态,学者们把它们称为复调因素(PolyphonicElements),并以此来表示同以上四类织体形态的联系与区分。这些复调因素,体现了长期以来人们以直觉方式存在并延续的多声部的旋律思维。    我国多声部民歌中的支声复调因素    在我国的许多民族中,长期的音乐实践随着历史与社会的发展形成了若干独特的复调因素。本文从支声复调、衬腔式声部结合方面来着手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这类多声部民歌主要是由一个主要曲调和这个曲调的一些“分支曲调”组成。“支声”即由分支曲调而得名。分支曲调与主要曲调若

5、即若离、时分时合,对主要曲调起衬腔作用。在我国民间多声部音乐中,戏曲、曲艺和器乐曲采用的支声形式,大多是将主要曲调中的音用相邻音进行加花装饰后,形成节奏中疏密对比的变奏形式。而在多声部民歌中,则更多是各声部以大体相同的节奏进行纵向的支声,形成“分合”关系。这种形式在多声部民歌中运用范围最广,是我国多声部民歌中最基本的形式。  通常,分支曲调是由单旋律的“变唱”发展而来。我国许多民歌中的支声形式都是通过这样形成的。还有一些曲调在流传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不同的变体形式,而人们又常常比较习惯演唱各自熟悉的旋律,所以合唱时就产生了不

6、同变体的相互结合。这些分支曲调在与主要曲调结合时,形式灵活多样。  例如男生重唱《真心绿酒满堂筛》,是以齐唱为主、先“合”后“分”的重唱。两声部间是同旋律变唱关系,节奏几乎完全相同。有些民歌“合”“分”交替的较为频繁,但在乐句的起止点上大多仍是同音。这些都是较为典型的支声形式。也有一些支声的形式是先“分”后“合”,它是支声形式的另一种发展形态,乐句的正词部分大多为“分”,后面的衬腔大多为“合”。例一:      男生二重唱《心飞意乱为意中人》的形式是支声中最常见的一种。歌曲中的“分”“合”间距很短,在小节强拍上均为“合”

7、,在弱拍上一般为“分”,同时加上了简单的变奏形式,在两个声部的节奏上进行了疏密的呼应,使整个歌曲无论是从音程关系还是声部间的织体上,都变得非常丰厚、饱满。例二:      侗族民歌是由领唱与齐唱间的声部不同的结合而产生的支声、衬腔形式。主旋律在下方声部,从同度向不同音程分离,并包含有三度平行。两声部间,旋律方向一致,节奏相等,齐唱常在结束前唱时值较长的音,这样会更加突出领唱,最后两声部终止在同一间上。例三: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他们的民族音乐中存在着大量即兴演唱的支声衬腔式多声部民歌。常见的支声

8、手法是在齐唱的基础上,与主旋律近距离形成,以同度或纯八度的谐和音程向其他度数音程离开,每一句分离后都汇合到同一音上,有些片段使用平行四五度的进行。民歌《拉了拉》在第三小节的最后半拍处开始对下方声部进行自由模仿,然后下方声部一直以商调式主音与g音形成长短不等的固定织体以及附加装饰音的形式进行,在平等四五度的进行中,不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