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歌教学的思考

关于诗歌教学的思考

ID:32548457

大小:64.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1

关于诗歌教学的思考_第1页
关于诗歌教学的思考_第2页
关于诗歌教学的思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于诗歌教学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诗歌教学的思考《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能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鉴赏评价属于能力层级的最高级,诗词的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词句入手。只有克服了语言障碍,才能“登堂入室”,进而领略诗的意境;如若对语义不甚了了,那就好比入宝山而空回。因此,教学过程中应力图降低难度,化深奥为浅显,给学生创设一个台阶。(一)考析词义,疏通章句面对一首新诗,首先碰到的困难是词义的理解。词义弄不懂,当然谈不上欣赏。教学中,应发动学生,调集以前所学的古汉语知识、修辞手法以及特殊意象的内涵,去感知诗歌内容,破解阅读中有难度的地方。1.借助

2、词语的已知义杜甫的《月夜》诗,颔联“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未解”二字可能成为阅读障碍。引导学生回忆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由此推断“未解”是“天真无知”之意。教《孔雀东南飞》时,出现了“可怜”一词,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怜身上衣正单”,通过比较判定。教王维《山居秋暝》时,提醒学生回顾作者《鸟鸣涧》,来突破“空山”这一难点。2.利用修辞推测修辞方法总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主题,强化情感表达,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比拟、夸张、对比、衬托等,这里主要说说解

3、答和互文。苏轼的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左牵黄,右擎苍”,“黄”与“苍”词义学生不知所云,但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应是绿肥红瘦”,学生耳熟能详,已经对照,难题就会解决------李词借色彩“绿”“红”分别借代绿叶、红花,那么,出猎的苏轼,牵的“黄”当是黄狗(猎犬),擎的“苍”即是苍鹰(猎鹰)。这便是借代手法的运用。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

4、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互文”这种手法初中已接触,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有时为避免词语的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词语。如《涉江》中“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其中“用”和“以”处于相应位置,由此推断“以”即“用”义。又如成语“求全责备”,“责”“求”位置相应,故意思互解。有时处于字数限制、格律限制或表达需要,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这便是通常所说的“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理解时上下句互相补充互相呼应,即“互文见义”。如“当窗

5、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这两句诗应译为“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黄花帖在脸上。”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遥远而明亮的牵牛星与织女星啊!3.意象的固定含义诗歌创作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客观的景物即“象”与主观的情致即“意”完美结合,就是3“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诗人可以通过各种意象,含蓄地表情达意

6、。阅读诗歌时,一个重要的任务是把握诗歌的意象,唯有如此,进入诗的意境,领会诗的主旨,感知诗人的情感。意象既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是景象,或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事物。人物形象古诗词中人物形象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如:“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曲》)——以自问自答的形式,描写船家男女青年初次见面时情景。刻画了一个热情

7、大方、聪明伶俐的少女形象。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就塑造了幸福美满、英俊儒雅、功成名就的周瑜和屡遭不幸、早生华发、功名未遂的苏轼。景观场景一般有:景象描写,场面描写,色彩描写,等等。当然,诗中的景物也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它常常带上了一定的主观色彩。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某些事物指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

8、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赋予事物以人格化,含义相对稳定。在不同的诗人笔端,那些特定的意象都可能表达相同的情感和内容。如“菊花”傲霜之花,屈原说:“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菊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洁。唐,元稹在《菊花》里说:“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诗中的“菊”同样表达诗人的高洁、坚贞。柳”和“留”谐音,于是“柳”就有了惜别的意义在里面。它常常出现在送别诗里。例如,唐诗人王维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