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英三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知识观比较研究

中,日,英三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知识观比较研究

ID:32353680

大小:160.8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3

中,日,英三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知识观比较研究_第1页
中,日,英三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知识观比较研究_第2页
中,日,英三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知识观比较研究_第3页
中,日,英三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知识观比较研究_第4页
中,日,英三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知识观比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日,英三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知识观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04年 第7期学科教育(JournalofSubjectEducation)No.72004·课程研究与实践·中、日、英三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知识观比较研究122隋清江,张进宝,黄荣怀(1.牡丹江师范学院计算机系,黑龙江牡丹江157012;2.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北京100875)[关键词]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知识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摘要] 本文从知识观在教育科学中的应用角度,对中、日、英三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由于对信息技术课程地位、作用

2、及未来人才观的共识,不同国家的信息技术教育知识观已经趋同和融合;国家体制、文化传统的差异致使在“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知识价值观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发展为本的课程已经成为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我国的课程已经转向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探索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策略。对于深入理解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新标准,进一步做好课程标准的实施等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5308(2004)0720013206[中图分类号]G639现代信息技术使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

3、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个人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且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与民族振兴的重要手段。为此,世界各国纷纷调整教育的培养目标,制定教育改革方案,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人才的新的质量标准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基于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为前提的信息技术教育,必然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就是这样的一篇研究性文章。作为一门课程,信息技术教育首先承载着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知识,因此,我们可以从以知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知识观的角度,运用比较教育的方法,通过对中、日、英三国信息技术课程目

4、标、课程内容两个方面的比较研究,探索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合理性和特殊性。一、知识观及其研究内容对知识问题的关切和探究在哲学界由来已久,也是心理学、教育界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虽然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延绵不断,纷争迭起,很难达成一致,但一般均认为:所谓知识观,就是对知识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具体包括关于知识的内涵、外延、本质、起源、功能、分类、范围、标准、获得、价值、传递、储存、再现等问题的观点的总和。纵观知识观的发展变化历史,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知识观也会有很[收稿日期]2003-12

5、-05—13—©1995-2005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Ltd.Allrightsreserved.2004年 第7期学科教育(JournalofSubjectEducation)No.72004大的不同。一般认为,按照对思想发展史的分期,知识观可相应地划分为前现代知识观、现代知识观和后现代知识观三类。工业革命是划分前现代知识观和现代知识观的标志,而后现代知识观则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知识观作为一种新的知识观,是对现代知识观的批判、反思和超越。前现代知识观

6、形成于工业革命之前,认为知识的作用和价值就是人的理性开发和智力训练,只有蕴涵着人类文化底蕴的文法、修辞、逻辑等知识,以及具有增强智能和培养良好思维习惯的数学等知识才具有价值。现代知识观的基本特征是知识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中立性,即知识是客观存在的,具有普遍的可证实性、可接纳性,知识与认识主体的意识形态等无关。后现代知识观则认为知识具有相对性、多元性、开放性,知识是个人经验的统合,是个体主动的心理建构的产物,知识的获得、创新以及运用的能力更重要,更加关注知识的多样性和价值性。虽然有关知识观的研究和争论仍在

7、继续并将一直延续,然而从教育的角度看,由于教育过程就是一个知识的筛选、组织、传递、评价的过程,它就必然要考虑以下问题:教育内容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知识,即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如何依据知识的特点组织编排并进而形成课程?如何根据不同知识的特点组织教学?合理的教学评价的依据何在?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从根本上说体现了知识观上的差异。也就是说,为一定的教育目标服务的课程总是与具有一定价值的知识存在着必然的联系,由此,作为课程设计的结果———课程标准也就体现了一定的[1]知识观。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知识观为我们提供了

8、分析教育过程的一个独特视角。二、运用知识观的观点分析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知识观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充分重视,研究的成果也比较丰富。诸如,杨启亮先生在《教材的功能:一种超越知识观的解释》中,用知识观对教材的功能进行了阐述;黄忠敬先生在《我们应当确立什么样的课程知识观?》中,从课程论的角度对课程知识观进行了探讨;谢登斌先生在《现代知识性质的解构与后现代课程知识的抉择》中,探讨了后现代知识观对课程知识的选择的影响;王攀峰、张天宝在《知识观的转型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