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28965
大小:8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03
《先秦文学--名词解释(广外中文学院考试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2、《楚辞》:13、楚辞体:1.战国中晚期产生于南方长江流域楚地的一种新型诗体,l其特点是结构宏伟、想象丰富、富于忬情成分和浪漫气息,篇幅较长;l句式灵活,句式以六、七言为主,多用“兮”字以助语势,l这种诗体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做楚声,纪楚地,名楚物”2.以屈原、宋玉等为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包括屈原《离骚》、《九歌》、《九章》等。宋玉《九辩》3.因《离骚》是楚辞的代表,故后人又把楚辞称为“骚”或“骚体”。4.西汉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以及汉代东方朔、淮南小山等人的作品编
2、为一集,名为《楚辞》。 因西汉刘向编辑《楚辞》而得名。5.打破了《诗经》以后两三个世纪的沉寂而在诗坛上大放异彩,与诗经的现实主义相对,楚辞奠定了中国古代浪漫主义的基础。《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加工创作而成的祭歌,总共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等十一篇作品。《九章》:作者是屈原,是楚辞中一组叙述屈原身世和遭遇的抒情诗,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九篇作品。
3、《九章》只是表明作品的实际数目,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九章》的作品分别创作于屈原生活的不同时期,其内容和让题与《离骚》近似。《九辩》:《九辩》之名源于古代传说中的天乐,宋玉写的《九辩》只是袭用古乐之名而作,在内容上已非其本来面目。《九辩》是楚辞中的一首抒情长诗,共255句。先秦诸子散文v分为:叙事散文和说理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影响:对后世历史家和古文家的写作和思想价值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如战国策对苏洵和苏轼的议论文的影响尤其显著。历史散文:v历史散文:古代的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词而出现的,他们记载国家在咸
4、和君主的言行,在其中体现了一定的历史、政治和哲学观点,其记述由简到繁,由质朴无华到略具文采。现在人看到的就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诸子散文:v诸子散文是春秋战国时代各个学派阐述自己学说的著作,是百家争鸣的产物。基本趋向是从简约到繁富,从零散到严整。愈是后期的著作,篇幅愈宏大,组织愈严密。v先秦诸子包括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和政治观点,如: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小说家农家纵横家墨家杂家代表作有论语道德经荀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v诸子散文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v体裁v时代v特点v代表著作v语录体v春秋至战国初v简单的言
5、行记录,无完整篇章v《论语》、《老子》、《墨子》v论辩体v战国中期v未完全摆脱语录体的影响,仍以对话为主。但篇幅扩大,论题集中,开始向长篇议论方向发展,专题论文初步形成。v《孟子》、《庄子》v专题论文v战国后期v形成了结构完整的论说文体制。v《荀子》、《韩非子》意义:(二)《尚书》1.即上古之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2.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记言的古史,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儒家五经之一就文学而言,《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3.《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尚书》的
6、真伪、聚散,极其复杂曲折。《今文尚书》:济南伏胜传晁错;28篇《古文尚书》:汉景帝末年;孔子旧宅发现4.《尚书》的文字内容特点:《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文字古奥迂涩,所谓“周诰殷盘,诘屈聱牙”,就是指这个特点。但也有少数文字比较形象、朗畅。o(三)《春秋》1、春秋含义:周王朝和诸侯国的编年史一般都称为春秋。4、《礼记》:“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汉书艺文志》:“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极其简要的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起于鲁隐公元
7、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前481)相传孔子曾对它加以修订。3、春秋三传:公羊传、穀梁传、左传它对后代的散文有不小的影响。5、春秋笔法所谓“春秋笔法”,也叫“春秋书法”或“微言大义”,是孔子首创的一种历史叙述方式和技巧。,即在文章的记叙之中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不是通过议论性文辞表达出来。春秋笔法以合乎礼法作为标准,既包括不隐晦事实真相、据事直书的一面,也包括“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曲笔的一面。下面是记录各国卿大夫新兴阶级的士的言论以及各国政事(四)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晋公子重耳之亡1
8、、作者及成书年代《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著作,春秋三传之一。原名《左氏春秋》,作者是左丘明,2、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3、《左传》的文学特征和成就:(1)叙事:详细记载历史事件的本末和逸闻琐事,春秋列国的国家大事、社会生活、战争及言论。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擅长写战事。(2)写人:1400多个历史人物;(3)语言:叙述语言、人物对话、外交辞令(行人辞令)“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鼓作气”。行人辞令之美。(4)体现了民本思想、爱国思想和历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