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25348
大小:279.07 KB
页数:80页
时间:2019-02-03
《从阐释学角度论《围城》英译本中译者的主体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摘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涉及到译者对文本的选择,译者的目的以及译者的翻译风格。然而,在传统的研究翻译里,译者主体性一直被忽略,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语言技能和翻译技巧,认为这些对作品翻译有很大影响。近些年,自“文化转向”以来,人们的思想开始发生了改变,译者主体性逐渐成了翻译学科的焦点,并且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事译者主体性研究,相关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的翻译理论认为,原文作者具有权威地位,而译者只是处于从属地位。他需要忠实于原文,一仆侍二主。随着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当代翻译理论如阐释学派、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和解构主义翻译理论认为,无论译者怎样试图隐藏自己,使
2、自己不被别人看到,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的性格和品位都会不可避免地对其翻译产生影响。换言之,译者的确在翻译活动中享有主体性。主体性是个哲学概念,指的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本质力量的外化。译者主体性是指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尊重翻译对象的前提下,为实现翻译目的而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译主体自觉的文化意识、人文品格和文化、审美创造性。应该注意到,译者在翻译中享有极大自由的同时,他的行为必须受到某些限制。优秀的译者必须在行使自己的主体性和自我约束之间找到平衡。阐释学注重的是人对于文本的理解和解释活动,而翻译活动同样也涉及到对原文文本的理解。从本质上讲,阐释学和翻译研究都是
3、探寻意义的转换问题。人们不再专注于原文和译文之间的静态比较,而是将译文放在宏观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动态的研究,同时译者的主体性也被发现。阐释学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扩展了翻译研究的范围,深化了人们对译者的认识。由于受传统的中国诗学和美学影响,人们判断翻译的好坏通常是直觉的,主观的和印象主义的,鲜有人主观地、系统地分析翻译作品,多数翻译批评仍简单停留在纠正文字错误的层面上。本论文以钱钟书《围城》英译本为例,以阐释学的基本观点为理论框架,探讨译者主体性问题及其体现。本论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导言部分。它介绍了原文本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V问题,研究方法,研究意义和论文框架。第二章是文献综述,分
4、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围城》英文版本的研究现况;第二部分,介绍译者主体性的研究状况,分为两个小节:传统观念中的译者主体性和文化转向时的译者主体性研究;第三部分介绍阐释学的研究现状。第三章是理论框架,介绍翻译研究中的阐释学和译者主体性。首先,给出阐释学的定义和基本观点。然后,以四个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为例具体介绍阐释学。最后,提出在阐释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第四章是论文的主要部分,以文本为例,从阐释学角度具体分析译者主体性的体现。第五章是本文的结论。本文最后给出结论: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过程中的主体性介入是客观存在的。译者主体性是解读《围城》翻译的一个有效途径。译者的主体性不仅体现在翻译过程中
5、,翻译之外的因素,如:翻译目的,翻译文本选择等,同样体现主体性。翻译无定本,翻译并不仅仅是译者对原作意义的追索或还原,而始终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无时无刻不带有译者的主体性因素。但这种主体性发挥不是肆意妄为,为心所欲,而是在一定的度内,恰当的把握这个度,既是译者的责任,也是其译者人格的体现。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在翻译研究中,译者主体性研究对翻译批评研究和文学翻译研究有重要的意义。译者在翻译中享有极大自由的同时,他的行为必须受到某些限制。优秀的译者必须在行使自己的主体性和自我约束之间找到平衡。从整体上看,《围城》的译者基本做到了这种平衡。关键词:《围城》,翻译,阐释学,译者主体性VIABSTRAC
6、TThetranslatorplaysanimportantroleintheprocessoftranslation.Inthetranslationprocess,thesubjectivityoftranslatordealswiththechoiceofthetext,themotivesoftranslatorandthestyleoftranslation.However,thetranslator’ssubjectivityisignoredinthetraditionaltranslationstudiesforalongtime,asattentionismostlypaid
7、tothelinguisticcompetenceandthetranslationtechniqueswhicharethoughttohavemoreinfluenceonthetranslationeffect.Inrecentyears,especiallysincethe“culturalturn”,peoplebegantochangetheirconceptsofsubjectivi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