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283207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2
《《石壕吏》教案(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石壕吏》教案东方外语实验学校林桂珍(上课班级:初二4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通过诵读,把握诗歌内容。2.了解杜甫及写作石壕吏的背景。二、过程与方法:1.品味文中老妇人的语言,关注当时的社会现状。 2.了解诗人的现实主义精神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感受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黑暗朝廷的批判,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意识。教学重点品味文中老妇人的语言,把握诗歌内容,关注当时的社会现状。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感受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对黑暗朝廷的批判。课时:预计1
2、—2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甫的两首诗作——《望岳》和《春望》,下面,请我们的同学来齐背这两首诗。(点评)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石壕吏》(板书:石壕吏)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以检查预习情况进行)1、介绍作者:(生答;PPT展示)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怀抱远大的理想,但仕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风格沉郁顿挫,形式多样。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所处的时代,后
3、世称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忧民,被誉为“诗圣”。代表作品:《兵车行》“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三、朗读感知1、听录音范读,并注意下列汉字的正确读音:(学生答,PPT展示)壕()逾()邺()戍()惟()妪()衰()应()泣()咽()2、集体朗读《石壕吏》3、同桌互读,注音读音的准确 四、根据学案要求,结合课文注解,理解诗句内容。(PPT展示)1、根据学案要求,逐句理解诗句的大意。(学生答)2、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再次诵读课文,并争取背诵。小结:通过了对诗句的理解,我们从
4、中感受到“安史之乱”这场叛乱给人民带来数不清的疾苦,道不完的灾难。杜甫用最真实的笔法为我们再次展示了这场叛乱带来的民不聊生。(示学生及课堂情况,再进行下面的内容)五、品读探讨,把握主题从“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入手。1.提问:杜甫投宿的那户人家只有老翁一个人吗?其他人呢?明确:学生交流讨论后:一男戍城、二男战死、有孙乳下、媳无完裙、老妇应役。2、老翁一家人的遭遇我们都是从老妇的致词中了解到的,文中的哪一个诗能够概括出这一家人的生活处境?明确:“妇啼一何苦”。3、妇人苦在何处?找出有关语句并作分析。明确:①“三男邺城戍”——一家三
5、男全部被征,说明唐军兵源枯竭兵役之苛酷。“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三男已死其二,可见战争之惨烈。②“出入无完裙”——寡媳衣不蔽体,贫困可知,也见得战争破坏严重。③“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年老体弱,却被迫服役,可见百姓受害之重。板书:苦于:老年丧子之苦,贫困潦倒之苦,被迫服役之苦。4、面对老妇的一声声的苦苦的哭求,一般人都会同情,但文中的差役是怎样的表情?明确:“吏呼一何怒”。从这一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差役凶恶蛮横、冷酷无情。(板书)小结:呼——啼,怒——苦,形成强烈的对比;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
6、吏如狼似虎、凶狠粗暴的横蛮气势,为老妇以下的诉苦制造悲愤的气氛。老年丧子之苦官吏的残暴板书:吏呼怒——妇啼苦贫困潦倒之苦战争的惨烈被迫服役之苦百姓的深重灾难六、深入研读,把握情感。1、诗中有几个人物形象?诗人是如何刻画人物的?他们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两个,老妇人和石壕吏;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主动从军,有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是明写。石壕吏开头出现,中间便隐入幕后,是暗写。“捉人”“一何怒”可以看出官吏态度蛮横,凶暴无比。2、差吏抓丁为什么在夜间进行?明确:第一,夜晚老百姓都在家里,白天要躲避战乱和抓丁。第二,表明县
7、吏“捉人”的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表现差吏的冷酷,暗示战事紧张。3、“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1)“夜久”一词说明了什么?明确:反映出老妇一再哭诉和官吏百般逼迫的漫长过程。(2)“如闻”二字可以看出诗人此时在干什么?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明确:诗人并未睡觉,而是在仔细的倾听对老妇一家的同情之情(3)“泣幽咽”的人是谁?明确:老翁——伤心;诗人——同情。4、诗歌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全诗通过诗人的见闻,详写老妇的痛苦申诉,描绘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
8、人民的深切同情。七、课堂总结: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求:一句话;讲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明确:这是一篇叙事诗,讲述的是在安史之乱时期,作者目睹官吏在石壕村一村民家强行征夫的故事。2、请谈一谈:故事表现的主题是什么?明确:全诗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