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其不孕机制的初步探讨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其不孕机制的初步探讨

ID:32247709

大小:3.00 MB

页数:63页

时间:2019-02-02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其不孕机制的初步探讨_第1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其不孕机制的初步探讨_第2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其不孕机制的初步探讨_第3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其不孕机制的初步探讨_第4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其不孕机制的初步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其不孕机制的初步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山大学硕士论文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不孕机制的初步探讨第一部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发病特点第一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材料与方法:选择2002年7月至2008年4月在我院妇科住院的生育年龄妇女。研究组共76例,经开腹、腹腔镜手术及病理确诊为EMs合并EP。对照组133例,宫腔镜下或腹式全子宫切除经临床和病理证实为EP,同时患者无痛经,临床排除EMs,无内科合并症,取材前3个月内未用甾体激素药。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孕次、产次、流产(包括人工流产、药物流

2、产、自然流产)次数、不孕时间、月经改变、月经周期、息肉情况(部位、大小、数目、类型)与r-AFS分期关系等。结果:EMs合并EP不孕发生率高,合并原发不孕居多,分娩次数越少,发病率越高,EMs合并EP息肉较小,居于宫腔、单发为主,功能型较多,月经改变少,EP大小与月经改变、EMs分期无关。第二章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息肉VEGF-AmRNA含量材料与方法:研究组取自2006年lO月至2007年10月在我院和中山大学附属佛山医院妇科进行宫腹腔镜确诊为EMs合并EP共2例,年龄30.50+3.54岁

3、,对照组取同时在我院经宫腔镜确诊为EP者24例,平均年龄38.04±7.37岁,临床排除EMs,无内科合并症,取材前3个月内未用甾体激素药。用荧光PCR检测EMs合并EP和非EMs的EP患者EP中VEGF-AmRNA含量。结果:EMs合并EP患者息肉内VEGF.AmRNA的含量与非EMs的EP患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第二部分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内膜息肉不孕与VEGF-^与WD关系探讨中山大学硕士论文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不孕gin的初步探讨第一章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息肉VEGF-A与M

4、vD关系第二章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的息肉内ER,PR与VEGF-A,MVD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2002年7月至2008年4月在我院经临床及病理确诊EMs合并EP育龄妇女,分为研究组14例(原发不孕者),年龄34.4+5.0岁包括增殖期9例,分泌期5例;与对照组(有妊娠史)23例,年龄40.1±7.6岁增殖期14例,分泌期9例。两组无内科合并症,术前3个月内未用甾体激素药。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EP组织进行VEGF.A、CD34以及ER、PR检测,结合显微图像分析及半定量评分法。结果:研究组增殖期EP中VE

5、GF.A阳性细胞较高,腺体中VEGF.A与MVD呈负相关。间质中PR与MVD呈线性正相关.息肉中ER与VEGF—A成线性正相关。研究组分泌期ER在分泌期增高,PR积分灰度级与MVD呈负相关,也就是PR含量高MVD越高,同时PR与VEGF—A有正相关。对照组增殖期EP中VEGF.A阳性细胞面积百分比与MVD呈正相关,PR阳性细胞数与MVD呈线性负相关。VEGF-A阳性细胞数与MVD有负相关趋势。第三章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内膜息肉的在位内膜与息肉中VEGF-A、ER、PR与MVD比较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2002年7月至

6、2008年4月在我院妇科经临床和病理确诊EMs合并EP育龄妇女,HE染色具有在位内膜和息肉者纳入。研究组为EMs合并EP原发不孕11例,年龄32.1±13.7岁,增殖期6例,分泌期5例;对照组为有正常分娩史EMs合并EP者10例,继发不孕除外,年龄41.2+7.0岁,增殖期5例,分泌期5例。无内科合并症,术前3个月内未用甾体激素药。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EP组织进行VEGF.A、CD34以及ER、PR检测,结合显微图像分析。结果EMs合并EP患者研究组增殖期,息肉PR积分灰度级密度比在位内膜低,即EP内PR含量高。对

7、照组增殖期息肉中ER积分灰度级密度比在位内膜低,即EP内ER含量高.结论1、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息肉往往无月经增多,单发,较小,居于宫体腔,与EMs中山大学硕士论文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不孕机制的初步探讨分期无关,合并原发不孕者息肉发生率增高。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息肉组织当中不仅存在增殖期雌激素受体增高,同时孕激素受体表达异常。3、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内膜息肉导致不孕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升高有关。4、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子宫内膜息肉间质内增殖期分泌期孕激素受体与微血管

8、密度持续正相关表达,是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息肉合并不孕的原因之一。5、在增殖期息肉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与微血管密度失去正相关,分泌期二者缺乏负相关关系可能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息肉合并不孕原因之一。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息肉不孕发病机理一IV—中山大学硕士论文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不孕机制的初步探讨Clinicala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