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诊治临床分析

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诊治临床分析

ID:24158205

大小:7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诊治临床分析_第1页
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诊治临床分析_第2页
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诊治临床分析_第3页
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诊治临床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诊治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诊治临床分析詹世芳(陕丙省紫阳县中医院妇产科陕丙安康725300)【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在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月〜2013年9月,以宫腔镜诊治不孕合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41例,宫腔镜下刮匙定点刮除术22例,行直视下单纯环状电极息肉电切除术19例。结果:同期漏诊1例,漏诊率2.44%;治疗后3个月、6个月经量与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低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高于治疗后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C0.05);治疗前,晚卵泡期子宫内膜呈典型“三线征”占26.83%(11/41),低于3个月后80.49%(33/41)、

2、6个月后43.90%(18/41),6个月后高于3个月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行助孕治疗,6个月内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4.89%。结论:腹腔镜诊治子宫息肉效用较高,但治疗可能直接或间接损伤子宫内膜结构功能、生殖与子宫内环境,并不能从根木上祛除息肉病机,仍可能复发。【关键词】不孕症;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6-0186-02子宫内膜息肉是指子宫内膜异位腺体和含厚壁血管的纤维化子宫内膜间质构成的突出于子宫内膜表面的良性结节,是女性常见生殖系统疾病,发病率约为5.7%〜25%[1]。子宫

3、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密切相关,直接或间接影响患者生殖、内分泌代谢功能与子宫形态功能,最终影响受孕。宫腔镜是诊治子宫内膜息肉的主要方法,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等优点,既往木院以宫腔镜诊治不孕患者子宫内膜息肉41例,诊治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1月〜2013年9月,医院以宫腔镜诊治不孕合并子宫内膜息肉患者41例,年龄23〜40岁,平均(27.4±1.5)岁。约占同期收治不孕症患者11.99%(41/342)。同期漏诊1例,漏诊率2.44%。均冇生育意愿。不孕2〜11年、平均(3.7±1.3)年。

4、均无避孕措施。原发不孕24例、继发不孕27例。有不良孕产史11例。均排除男方原因所致不孕不育。纳入标准:①经3个月未服用留体类激素药物;②无其它明显的可致不孕疾病,如输卵管堵塞。1.2方法所有患者均关于不孕不育症的检查,排除男方因素后,进行宫内膜活检、宫腔镜检査,部分患者需行免疫组化,取总肉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据检査结果,拟行宫腔镜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据病理诊断、患者意愿而定。选用飞利浦纤维宫腔镜。待患者月经干净后第3〜7日,术前6h禁饮,适当排空膀胱。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碘液消毒,会阴部。经宫颈注射2%利多卡因麻醉,置镜。轻轻推送,送入宫颈,镜下注入膨宫液,镜下观察宫颈充

5、盈情况。由远及近,依次检查子宫底、子宫双侧、子宫前后壁,评估宫颈形态、大小。若见明显异常,记录病变位置、大小,初步判断可能类型。最后检查宫颈管、颈内U。术中医嘱护士完整记录膨宫液冋流速度、量,以维持宫颈形态,利于检查。若见可疑病灶,镜下摘除或刮取少许内膜送检,若见宫腔严重粘连,合并处理,分离粘连,若见子宫纵隔,合并处理行纵隔切除。据病理检査结果,择期复行宫腔镜下刮匙定点刮除术22例,行直视下单纯环状电极息肉电切除术19例,自根部完全切除息肉组织。术后常规监护,口服抗生素5〜6d,对于刮诊术患者,术后首次经期第16日,口服地屈孕酮,持续10d,对于息肉电切除术患者,月经后半期

6、,以孕激素治疗,30d,10d—个周期。术后随访6〜8个月,对于有近期生育要求者,术后第1〜4个月内行助孕治疗。1.3观察指标治疗前、3、6个月后月经量与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晚卵泡期子宫内膜呈典型“三线征”例数。行助孕治疗者,成功妊娠例,无需助孕治疗者6个月内复发例。1.4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以EXCEL录入,转SPSS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若服从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结果治疗后3个

7、月、6个月月经量与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低于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高于治疗后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前,晚卵泡期子宫内膜呈典型“三线征”11例,低于3个月后33例、6个月后18例,6个月后高于3个月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无在6个月后妊娠需求,未行助孕治疗,6个月内子宫内膜息肉复发2例。未见感染等并发症,。表1治疗前、后月经量与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x-±s)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治疗后3个月相比,AP<0.05o2.讨论育龄期以下女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