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220695
大小:7.26 MB
页数:66页
时间:2019-02-01
《制造业一线员工“过劳”分析:企业微观层面的阐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硕)士论文制造业一线员工“过劳”研究日,13名员工在这短短的五个月里,都通过割腕或跳楼等不同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同样的情况在日本被定性为“过劳自杀”;不论贫富,不论行业,都陆续曝光因工作“过劳死”的信息,而且“过劳死"人群年龄呈现出向年轻化蔓延的趋势。《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白皮书》在2009年12月的记载显示:中国内地城市白领有76%的人处于亚健康,接近60%的人处于“过劳"状态。2014年11月22日,北京师范大学发布的{2014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指出,各行业劳动者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超时加
2、班现象。同时,该报告指出过度劳动会导致劳动者亚健康甚至“过劳死”3。在这种“过劳死”阴影逐渐扩大的形势下,势必将对中国的经济、社会、道德等方面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得中国在建设和谐社会的道路上走的更加艰难,更会给国人带来惨痛的代价。虽然“过劳"对中国各方面的损失还没有确切的数据显示,但国外对“过劳”有相关的统计:2004年,由日本文部科学省测算得出日本由疲劳或过劳造成的经济损失为每年1.2兆日元;而据英国官方统计,每年由于员工工作压力而导致的矿工会使经济损失达到70亿英镑,相当于8000万个工作日所创造的价值;在美国,每年员工“过劳
3、"给受调查的500家大企业造成了超5倍税后利润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1.2.2制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变革已迫在眉睫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口红利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进而使得我国一度变成了“世界工厂”,然而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制造企业的一线用工荒逐渐成为了其持续发展的障碍,据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统计,2011年上半年,珠江三角洲加工制造类企业的用工缺口达到200万人,在这种大形势下,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制造业,企业的用工难和员工流失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其发展,甚至成为了其能否生存的关键要素
4、之一,由此也倒逼制造型企业从管理上做出变革,以期吸引和留住员工。我国的制造型企业大部分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这就决定了数量庞大的一线员工在我国绝大多数制造型企业中的主体地位。据第三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制造业从业人员为12515.1万人,占全社会总劳动人口的35.2%,制造业一线员工占整个行业就业总人口的80%左右,接近全社会总劳动人口的三分之一,一些沿海较发达地区,一线员工甚至达到其地区总就业人口的50%以上,一线员工是制造业企业提高产量、确保质量、创造利润的根本保障,善用一线员工的企业才有更多地精力去开拓主营业务。3财新网.报
5、告称中国人加班多年假少,过劳死现象突出匝B/oL】(2014-11-24)httv://datanews.caixin.com/2014-11-24/100754881.html第2页,共72页万方数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硕)士论文制造业一线员工“过劳”研究富士康员工自杀事件虽已平息,然而我国制造业一线员工的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等不良工作环境并没有因为“富士康事件”的远离而停止,因工作而导致“过劳”甚至“过劳死”事件时有发生,严重降低了企业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也就意味着企业管理者如果采取措施减轻和预防“过劳”、“过劳死”问题,
6、就能更加合理使用劳动力,降低员工发生“过劳死”、“过劳自杀"的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更能够提高在职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1.2.3研究意义制造企业的管理变革已迫在眉睫,本文就是在以上大背景和形势下开展的研究。通过对典型的制造型行业如服装、电子生产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一线员工进行调研,便于从大体上了解我国制造企业一线员工的“过劳”状况。而从企业微观角度出发所开展的研究,能站在一线员工的角度,弄清楚“过劳"出现的原因,也有利于帮助企业切实减少甚至杜绝“过劳死"、“过劳”所带来的经济和声誉等的损失。1.3研究方法1.
7、3.1文献研究法本文通过搜集、鉴别、整理有关“过劳’’的研究文献,并对文献进行深入解读,形成对“过劳"研究的事实认识。一方面通过梳理、归纳和总结出国外、国内“过劳”研究的现状,并对其进行评述;另一方面,参考已有文献,提取出影响劳动者工作投入效用的因素,作为建立一线员工工作投入效用测量指标体系的依据。1.3.2经济学模型分析法本文以微观经济学为视角,在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以及效用最大化、边际效用等理论的指导下,使用效用这一经济学工具,分析工作投入效用值随工作投入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过程中“过劳"现象的形成,并建立简单的经济学模型来分析“过
8、劳”程度与工作投入效用值的关系。1.3.3实证研究法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问卷方式对制造业一线员工进行实证调研,获取第3页,共72页万方数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硕)士论文制造业一线员工“过劳”研究一手数据,并运用SPSS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并建立线性回归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