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197157
大小:1.57 M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2-01
《深圳城市形象的媒体表达与传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本次研究将通过对《深圳特区报》和《南方都市报》有关深圳市的报道进行分析,看报纸对深圳市的形象表达。通过结合当地主流媒体和具有全国影响力非本土媒体的深圳市新闻报道,分析两家媒体在对深圳市的报道上各自有怎样的特点,他们综合呈现了什么样的深圳城市形象。结合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的结果,笔者将深入探讨在现今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以深圳为代表的中国现代化大都市,在这个过程中的城市形象传播与其城市发展之间有着怎么样的互动关系,并从媒介与政府、社会、公众的关系中,找到媒体提升深圳城市形象传播的方法,并对新闻报道
2、中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与此同时,针对深圳市“文化沙漠”的城市形象,本次研究将媒体对深圳的文化新闻报道作为研究重点,对深圳市的文化形象建构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并结合相关的深圳市文化研究,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媒体对城市的文化形象建构的重点和策略。1、学术意义本文的研究视角结合了“自塑”和“他塑”,把地方党报和有全国影响力的都市报作研究对象。这一研究试图一方面从一种“自塑”的视角来获得关于本土媒体中塑造出的自身形象,另一方面从“他塑”的视角来获得他人对自身的形象认知。同时,笔者将通过两个视角的对比,探究城市形象传播背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
3、因素。除此之外,笔者将拓展现有的大部分传播学研究,仅局限于从媒体传播的角度来对城市形象做分析的研究思路。笔者将城市形象和城市形象的媒介传播,进一步从社会学和文化学的角度进行解读,并探究中国社会转型与城市形象传播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本研究不仅要实现解读媒体呈现的城市形象本身,还要媒介对城市形象的传播效果和传播过程中背后起作用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2、现实意义深圳政府这些来非常重视深圳文化建设,以改变“文化沙漠”的形象。一个富有魅力的城市形象对深圳的资源引进和可持续发展,对深圳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定位都有重要意
4、义。本鋈型垫主墅墨堕堡!查耋鲨兰堡塑次研究将为我们揭示媒体呈现了一个怎样的深圳和深圳文化,为帮助深圳了解自身提供参考,从中看到新的城市建设方向。大众传媒在传播信息、整合社会信息资源等方面都有着先天的优势,这就意味着大众传媒对深圳城市形象的传播意义重大。媒体对城市形象的表达是一个选择性建构的“拟态环境”,尽管深圳I近年来文化建设突飞猛进,在媒体的呈现上却显得不足。本次研究不仅是为了引起媒体对城市文化形象传播的重视,还将对深圳城市文化形象的传播提供具体的参考意见。此外,现今国内传统媒体面临发展的瓶颈。城市文化传播和城市形象传播的
5、新课题,将帮助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重新认识自身特点,发挥自身的优势规避自身的劣势,帮助面临瓶颈的传统媒体,在现今的状况下找到一条新的发展思路,开拓新的发展空间。研究现状综述1、城市形象的研究关于“城市形象”的研究,笔者所了解到的最早的是美国的凯文·林奇(KEⅥNI洲cⅥ,在他的著作《城市意象》(m队GEOFCITY)一书中,最先提出了“城市意象”(CI)这一概念。他对“城市意象”这个概念的定义是,“大多数城市居民心中拥有的共同印象,记在单个物质实体、一个共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一种基本生理特征的三者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希望可能达成
6、一致的领域”①。他认识的关键在于,公众的参与和观察城市意向形成的条件。简单的说,人们“城市意象”的形成,是通过对城市的物质要素的观察和感知所得到的。它所讲的物质要素包括五个方面,即道路(Path)、边界(Edge)、城市区域(District)、节点(Node)和城市标志物(Landmark)。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从城市形象地研究方面,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直观并且便于操作的方法去了解和感知城市。但是,仅通过了解物质要素也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城市形象在我们心中的印象不仅仅是物质要素,除了它的建筑、街道以外,当然不能不包括城
7、市的风土人情、生活情况、文明素质、历史背景、政治经济状况等等,这些内容仅通过眼睛观察是显然是无法了解的,但是它们同样作用于公众对一个城市的感知和印象的形成。[1]选自美国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第5页。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国内学者对城市形象的研究继承了林奇的cI理论,并不断的发展完善。1994年,南京大学的张鸿雁教授发表了他的研究文章《南京城市整体导入cIs的构想》,他的研究中引进了企业形象设计(Co叩orationIdemity)理论,包括三部分,即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
8、(Ⅵ),在这个标准的基础上引入城市规划设计方面的内容。张鸿雁教授对城市形象研究做作出的贡献,在此后的研究中一直被沿用,这CI框架的引入很好地弥补了林奇研究中只通过简单直观地观察城市得出“城市印象”的不足,使城市形象研究更为全面,也具有了可量化性。张鸿雁之后于1995年发表了新的研究《城市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