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157123
大小:95.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2-01
《社會資本與宗教福利服務輸送體系初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企業社會責任之探討張培新*張培新,建國科技大學美容系助理教授摘要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CSR),是近二十年來西方社會對企業要求的一股重要力量,已經逐漸融入了企業文化及企業經營運作之中。傳統的觀念認為企業的目標是要為股東賺取利潤,對於企業是否應負擔社會責任大多採取否定的態度,然而隨著經濟快速成長,社會環境的日益複雜,企業違反倫理道德的行為也愈來愈多。社會上政商勾結、利益輸送、勞資糾紛、環保抗爭、消費者投訴等事件層出不窮,這種情形促使企業在賺取利潤之外,開始關心如何回饋社會,及思考其所應負之社會責任。本文主要探討企業社會責
2、任的理論和實踐,首先說明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與意涵,並討論企業社會責任推動的重要性,以及企業社會責任相關之國際標準規範,進一步分析提出企業社會責任實踐之道,最後以台達電履行社會責任的實例,做為台灣企業的借鑑,藉以增強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認知。13壹、緒論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CSR),是近二十年來西方社會對企業要求的一股重要力量,已經逐漸融入了企業文化及企業經營運作之中。傳統的觀念認為企業的目標是要為股東賺取利潤,對於企業是否應負擔社會責任大多採取否定的態度,然而隨著經濟快速成長,社會環境的日益複雜,企業違反倫理道德的行為也
3、愈來愈多。社會上政商勾結、利益輸送、勞資糾紛、環保抗爭、消費者投訴等事件層出不窮,這種情形促使企業在賺取利潤之外,開始關心如何回饋社會,及思考其所應負之社會責任。在資本主義與全球化的浪潮之下,企業挾其雄厚的資金、技術、人才,創造空前的財富,成為改變世界風貌的巨大力量,但也對社會與環境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壞與貧富差距,更有些企業沉陷於利益糾葛,致使企業醜聞頻傳,例如美國安隆(Enron)、世界通訊(WorldCom)的會計弊案;台灣的博達、力霸掏空案也都只是冰山一角。隨之而起的國內外媒體有關企業社會責任報導與日俱增,各界不斷升高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期待,並形成一股帶動企業社會責任
4、的覺醒與行動潮流。一般而言,企業的獲利,並不單只是來自於企業經營的結果,它是來自於公眾消費及企業所處環境資源、社會文化、政治等因素互動的結果。一個能擔負社會責任與遵守企業倫理的企業,必定能得到社會大眾的支持,進而創造更多的利潤。近年來,全球對「企業社會責任」議題的重視已成為新一波的企業經營課題,甚至被認為是企業新的競爭策略,儼然已成為企業邁向永續經營不容忽視的關鍵性議題。對於許多先進國家而言,企業社會責任已蔚為風潮,它們認為一個不願意擔負社會責任的企業,是無法在市場中生存的。國際標準組織(ISO)將成立專門CSR委員會,將企業社會責任正式納入企業標準化範疇內;包括掌握金
5、流的大型退休金公司,開始將企業的社會責任表現,納為新的投資觀察標準之ㄧ;美國的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證券公司,也將企業社會責任納入評價企業標準,美國道瓊集團與英國「金融時報」也分別發展出社會責任指數。同時,掌握品牌直接接觸消費者的歐美公司,也開始對隱身在中下游的供應鏈廠商,要求起基本的企業社會責任;而在眾多領先的大型跨國企業中,都設有專責的部門,負責企業社會責任計畫的推動;歐美國家的政府也以政策主導,迂迴地強勢要求企業善盡社會責任。在中國大陸的跨國企業,從歐美國家移植了較高的企業社會責任實踐標準,無形間影響並提升了中國企業的CSR視野。台灣推動企業社會責任,在中華民國企業永續
6、發展協會(BCSD-Taiwan)的努力,已有了實質的進步與成果。從2003年起更與經濟部投資業務處合作,推動以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跨國企業指導綱領為基礎的「台灣企業社會責任調查與分析」(2003年),與「台灣企業社會責任績效評比」研究(2004年)。經濟部投資業務處於2005年與雜誌媒體舉辦「第一屆企業社會責任獎」選拔(胡憲倫、許家偉,2005a:26)。在媒體及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的推波助瀾下,台灣企業社會責任的議題也已漸漸為企業所重視,社會大眾對此議題重要性的關注也愈來愈多。13本研究主要探討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論和實踐,首先說明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與意涵,並討論
7、企業社會責任推動的重要性,以及企業社會責任相關之國際標準規範,進一步分析提出企業社會責任實踐之道,最後以台達電履行社會責任的實例,做為台灣企業的借鑑,藉以增強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認知。貳、企業社會責任之意涵企業社會責任的概念,可溯至十九世紀企業的發展,企業所有人和領導者認定自己應負較多的社會責任,並參與社會發展或國家建設,而早期的企業家也展開一連串的社會慈善活動(WBCSD,2000)。而隨著工業社會與資本主義發展所衍生貧富懸殊、員工權益、內部管理等問題的浮現,要求企業負起社會責任的聲浪也日漸升高。1950年代後期,消費者勢力開始興起,成為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