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153861
大小:796.5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2-01
《浅议多元智能理论在课堂教学艺术中应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议多元智能理论在课堂教学艺术中应用常熟市梅李中心小学吴俊一、多元智能指导下的教学观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零点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加德纳首次提出了智能多元论,驳斥了智商决定一切的观念。提出的八种智能是: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结构有八种智力要素组成,这八种智能同等重要,而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以不同方式进行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这就是智力的差异性,但智能无优劣之分。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
2、形成新的教学观,就是以多元智能的需求为出发点调节教育教学,承认儿童智能的差异性、特殊性及个体在不同领域中认知能力发展的非同性。二、多元智能指导下的课堂教育艺术32课堂教学艺术,一方面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所试图达到的一种教学境界,这种境界的教学不但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而且还像一个艺术品,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让人回味无穷,更能让教师本人体会到自我实现的愉悦;另一方面则指按照美的规律,从艺术的角度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学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活动过程,它不是机械地、单向地传授知识,它包含了人与人之间复杂的交流关系。持有传统智能观的教师教学时常常不顾及那些不适应的
3、孩子,于是就有了不少厌学学生。而持有多元智能观的教师认为个人的智能取向是不同的,走向智能的门不同,开门的钥匙就会不同,所以他们会从各种智能的需要出发,扩展教学的技术、工具和艺术。同一个内容、同一份教案,让持有不同教学观的教师来上,终会出现不同的教学效果。在多元智能观指导下,教师应该设置多样的学习环境,采用多种艺术方法和手段,把各种智能调动起来,各得其所,相得益彰。1、“共振”艺术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之间,需要教师具有高超的技艺,使老师输出的信息与学生接受信息的频率相协调,从而达到共振目的,取得最好教学状态。因为学生感知信息的心理过程具有外显性,
4、可通过他们的语言、姿态、表情、眼神、手势等表露出来,所以当学生感知、理解比较顺畅甚至心领神会时,不仅可在其赞同、肯定的语言上得到印证,还可在语言以外的其他信号上流露出来,表现出满足、欢欣、激动的神情。学生的反馈信号实质上是学生知、情、意的外显,教师要善于运用心理相容原理,着眼于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使学生敢表真情,敢吐真言,获得真实反馈的情境。同时还应当注意,语言和听觉是关系教与学能否“共振”的最大影响因素。因此,教师的输出信息务必准确、清晰,就像一个高明的指挥家,时刻调动着学生的思维,做到缓急有致、刚柔相济,使学生如坐春风、浮想联翩、低首心折,
5、产生智慧的火花。2、“节奏”艺术课堂教学中有两种极端,教学的速度过快和过慢,这就涉及教学节奏的调整技艺。教学速度过快,易使学生产生紧张、疲劳、焦虑,造成认知困境。速度过慢,易使用权学生注意分散、精神松懈、兴趣淡薄。即使速度适中,若匀速不变,没有起伏了会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没有刺激。最理想的效果就是“快节奏加慢镜头”。“快节奏”32就是养成学生快看、快记、快写、快做、快思的习惯。课前的充分准备、课中的严格要求、课后的作业限时等都是施行快节奏的基本要素。“慢镜头”就是在教学关键处充分提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基本形式有延时、重复、追问、暂停,让学生画草图看
6、看、列式子算算、举例子试试等。在解题思路教学中,特别要注意加强思路的诱导,促成学生经历陌路的预探、常路的模仿、正路的强化、套路的突破、叉路的择定、歧路的剖析、窄路的拓宽、多路的沟通等到活生生的思考情境。1、“温度”艺术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一种给人以实感的教学情境,就像生活在最适宜的气温下心旷神怡、情绪高涨。要保持课堂教学最佳状态下的“温度”,就应学会自觉地“调温”,一是将教学热点进行冷处理,二是将教学冷点进行热处理,实际教学中更多的还是第二种情形。因此,要及时在情感冷漠处、教学冷场处、思维冷却处、兴趣冷淡处、答问冷寂处、思路冷僻处、质疑冷门处加温或聚热
7、,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调节方式,让学生始终沉浸在情感和思维畅通交流的氛围之中。2、“鲜味”艺术一堂真正的好课,应当是让学生品味的过程,不断感受各种“鲜味”,使学生在现实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快乐成长。小学生最厌烦枯燥乏味的课,教师要掌握和应用小学生心理学,在保证教学科学性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地追求趣味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实效性。诱趣机智。课堂教学中诱趣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领悟和掌握知识,防止思维桎梏,激起思维涟漪。因此,应当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诱趣,防止哗众取宠。其次,要注意直接32兴趣向间接兴趣的转化过程,通过竞赛、游戏、质疑等多种形式培养学
8、习兴趣的持久性。特别要注意调度学生的质疑兴趣,每节课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问,使学生从小养成敢疑、善疑的良好习惯。应激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