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之我见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之我见

ID:3197041

大小:27.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1-20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之我见_第1页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之我见_第2页
资源描述: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之我见宝华中学王琴 作为初中的英语老师,常常面临中小学衔接问题。小学生升入初中一年级前,已经学习了几年英语,并且对基本的英语交际用语、简单的句型以及基本语音知识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当他们进入中学后,英语学习既是小学英语的终点,又是初中英语的起点。如果小学英语教师还是按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从事英语教学活动,势必会极大地破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样中学英语教师难免会埋怨小学英语教师没有为学生学习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的英语教学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听说方面的能力。老师一般通过听和直观感受积累,让学生学习一些常见的词汇,简单的句子和少

2、量的语法知识。到了初中,学生从语言的积累阶段进入了语言的扩展和使用阶段,内容逐渐复杂,难度也随之增大,教学要求从听说为主,逐步向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阶段过渡和转移。学生要适应新的环境,新的教学要求,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上解决好中小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 1.教学内容的衔接。 中小学英语教师都要相互熟悉这两个学段的英语教材和课程标准,了解教材中每一课的重难点,以便有目的地设计可行性的英语教学方案。小学英语教师要熟悉中学英语教材,熟悉中学英语教材教法;相互交流中小学英语教学信息,以便掌握中学英语教学规律,明确小学六年级英语与中学一年级英语的

3、相同相异处,包括词汇、语法项目和语言功能等。2.字母、音标、单词的衔接。由于初一的语音重点侧重单词直接在有情景的会话句子中运用,在运用过程中巩固语音、语调和节奏等项目。而一个英语字母在不同的单词中就有多种不同的读音;不同的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音变等特点。小学生升入中学之后,字母、音标的读音与单词的读音出现混乱的现象。有时字母会读成音标的音,音标的音会读成字母的音。因此有必要在小学阶段开展经常性的字母、音标、单词训练,特别是后两者,更应归纳和总结。3.语法知识的衔接。小学生对英语第三人称单数与名词复数混淆不清;有时可数与不可数名词是否要复数加"s

4、/es"也混淆不清。很多小学生对词性的概念,第三人称动词和名词复数的概念不清,或滥用,一知半解。人称代词中的“he/she/it"概念不清,使用混淆。因此小学阶段语法知识的归纳、训练显得尤为重要。4.学习兴趣的衔接。小学英语内容简单、易学,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是边学边玩。而且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好玩。在教学中教师经常利用游戏、唱歌、模仿等形式学习英语正好适应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而当他们步入中学后,英语课程标准中“学唱英文歌曲”等趣味性英语教学方式也没有了,“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爱好”朝着培养中学生“初步学习英语的信心”转化

5、。学生再也不会认为英语学习是“好玩”的了。而是作为一种“学习负担”。一旦英语教师没有注意这种变化,学生就会适应不了初中一年级的英语学习。为此,作为初中英语教师要把注意力放在如何保持小学英语学习那样的浓厚兴趣。这就需要中学英语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认真把握好教材内容的趣味性,利用各种直观教具营造生动的语言交流情景,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英语,体验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开展各种英语课外活动,例如,竞赛活动,满足学生好玩乐、趣味性强的心理,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在竞赛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5.学习习惯的衔接。小学英语教师应

6、努力培养好小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为他们步入中学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课前预习,找出问题的习惯;课内认真听课,认真做笔记,积极思考,积极提问的习惯;课后整理笔记,完成家庭作业,及时复习,巩固提高的习惯;早上朗读,晚上默读的习惯;培养学生发现语法规则,独立归纳语法规则,自觉运用语法规则进行真实情景下的言语交流的习惯。 要抓好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使学生英语整体水平有所提高,就要搞好中小学衔接,而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们首先要了解中学英语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了解中学的需求,课堂上尽量活跃小学英语课的气氛,尽量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和

7、交际性,寓教于乐。其次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以适应初中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是一更艰巨的任务。我认为,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应该从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大量模仿、机械操练逐步过渡到交际运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以及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是英语教学改革中的一个热点,可以深信,正确处理这个问题终将推动和促进英语教学,终将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和综合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