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939827
大小:2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29
《【课外阅读】苏洵与王安石思想异同论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外阅读】苏洵与王安石思想异同论内容提要:苏洵与王安石是同时代人,但二人关系并不密切,没有相互交往的记录,也谈不上有何个人恩怨。为了攻击王安石,有人刻意制造苏王矛盾,并大谈其思想冲突。本文旨在说明二人在思想和政治主张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并无根本冲突。关键词:苏洵王安石思想冲突苏洵与王安石素无瓜葛,然而一篇伪造的《辨奸论》却使他成为反王先锋,洞察王安石之“奸”的第一人。为了说明《辨奸论》为真,某些人又曲意制造苏王之间的矛盾,甚至大谈二人的思想是如何冲突。对于所谓苏王之间的纠葛不欲置辩,只想说明所谓二人思想冲突是根本站不住脚的,二人思想主张相同之处居多。苏洵的
2、身世经历与王安石相去甚远,但二人出身都是社会中下层。苏洵祖辈“三世不仕”,其祖父杲虽然“善治生,有余财”,但为人慷慨,“好施与”,故“终其身田不满二顷,屋弊陋不葺”,最多算是一个中小地主,父序少孤,有乃父风,“敝衣恶食,处之不耻”,虽然“陆田不多”,却好济众,“凶年尝鬻以其田以济饥者”,丰年时人欲偿之,却不肯受,因此家中生活算不上富裕。苏洵自谓“有山田一顷,非凶岁可以无饥”,虽然不能说是赤贫,但也只能划作富农或者上中农之类。他又屡屡称贫,看来并非虚言,而且他至终“爵不过于九品”,可以说一直位居社会下层。王安石的境遇表面上比苏洵好一点,其父王益进士出身,官至江
3、宁通判,算是中层官僚,但不幸早亡,其时王安石只有十七岁,更为不幸的是“无田园以托一日之命”,王家是一个完全的“工薪族”,因而其父一死,就等于没了收入来源,且“家贫口众”,孤儿寡母,生计极为艰难。王安石于逆境中奋起,一举而中进士,但在他的前半生,家中贫困的局面一直没能改变。王安石俭朴的习惯一则出于天性,更重要的是后天的生活环境造成的。难能可贵的是,王安石后来虽然官至宰相,但他俭朴的习惯和平民立场一直得以保持。过于强调出身,大谈“唯成份论”,当然是错误的,然而否定一个人的出身对他的立场的影响也是不对的。从二人实际情况来看,其政治立场一直站在平民一边,为下层人民说
4、话为其一贯的传统。王安石的政治立场言之者众,兹不赘述。苏洵对于“贫民耕而不免于饥,富民坐而饱以嬉”、“上之人常幸,下之人虽死而常无告”的社会现实十分不满,对于韩琦厚葬仁宗的奢侈行为十分不齿,乃至以华元不臣讥之,充分表明了他的基本立场。出身影响人的立场,人的基本立场又是其思想主张的决定因素。正是由于苏王二人都坚持平民立场,为社会中下层谋利益,因而其各方面的主张都是建立在这一立场的基础之上的。一般来说,上层既得利益者往往会趋于保守,以维护其现有地位为原则,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下层往往对社会现实不满,趋向于变革,改变不合理的现状及自身的地位,故多倾向于锐意进取,奋
5、发有为。苏王二人恰恰明显表现出后一特征。为了攻击王安石和变法运动,为了说明《辨奸论》为真,苏洵总是被后人刻意打扮成保守派的代言人,这与真实的苏洵相去甚远。苏洵对庆历新政十分支持,对领导新政的范仲淹、富弼、尹洙、欧阳修、余靖、蔡襄六人“慕望爱悦”,为新政之失败“仰天叹息”,这与王安石完全一致,充分表明其政治立场是趋向于改革而非保守的。苏洵本来对曾参与庆历新政后又复为宰相的富弼寄予厚望,希望他定能奋发有为,以副仁宗“与天下更始”之望,期待他有所改作,“下令而异于他日”,而富弼却变成了一个因循保守的“老成”之人,“自为相,一无施为”,这使苏洵十分失望,上书直言其失
6、,并为其出谋划策,欲助其成功,不料富弼不仅不为之改过,反以苏洵为轻躁,“亦不乐之”,因而使其志不得伸,“无成而归”。对于苏洵的力主改革,力倡苏王矛盾说的曾枣庄先生也是承认的,并于《苏洵评传》中以专章述之。而曾先生却偏偏认为苏洵的政治主张“同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很大不同”,以为“政治上,王安石强调变法,苏洵强调改革吏治;经济上,王安石强调‘生财’,苏洵强调节流”,(1)军事上,苏洵主张“寓兵于民,兵民合一,以所谓新军来逐渐代替现有的军队。在这个问题上,苏洵与王安石也是有分歧的”。(2)今就这些问题逐一辨析。曾先生认为,王安石将“天下久不安”的原因归结为“不知法度
7、”,因而要求“变更天下之弊法”,可见王安石是主张法治的;苏洵在《议法》中称“政之失,非法之罪”,又于《上皇帝书》中说“法不足以制天下”,可见苏洵是主张人治的。将法治与人治完全分开,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王安石于《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亦引孟子之言曰“徒法不能自行”,以为人才不足,皇帝虽欲改易变更天下之势,其势必不能也,那么是否由此得出王安石也主张“人治”的结论呢?王安石还说过:“在位非其人,而恃法以为治,自古及今,未有能治者也;即使在位皆得其人矣,而一一以法束缚之,不使之得行其意,亦自古及今,未有能治者也。”是不是由此可以得出王安石反对法治的结论呢?苏洵是否反对法
8、治,不主张变法呢?曾先生指出苏洵主张“应修改一些弊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