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排斥性因素分析的实证研究.doc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排斥性因素分析的实证研究.doc

ID:31873405

大小:414.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23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排斥性因素分析的实证研究.doc_第1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排斥性因素分析的实证研究.doc_第2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排斥性因素分析的实证研究.doc_第3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排斥性因素分析的实证研究.doc_第4页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排斥性因素分析的实证研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排斥性因素分析的实证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排斥性因素分析的实证研究――――以武汉地区为例摘要:通过对武汉市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进行实地调查研究,我们发现大学生就业中存在社会排斥性因素。社会排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足,对用人单位的排斥,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排斥,包括以个体自然特征为由的排斥,以学历、院校为“门槛”的排斥,以实践经验欠缺为由的排斥,社会资本欠缺带来的排斥四个方面。本文还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的责任分担,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的对策,分别是:健全“反排斥”的国家法律支持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改革高校专业设置,健全高校实习制度,重视社会资本开发。关键词:大

2、学生就业社会排斥就业责任分担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共同聚焦的热点,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大学生也经历了由“知识精英”到“知识工人”的蜕变,大量的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党和国家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彰显大学生就业工作的突出作用。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责任并要求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报告中指出:“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拓宽就业、择业、创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

3、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2011年,温家宝总理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科技、教育和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必须始终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现有文献一般从就业适应和就业能力等方面来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而较少关注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排斥(SocialExclusion)问题。社会排斥起源于法国学者对贫困问题的研究,1974年法国学者RenLenoir最早明确提出和使用这一概念,用以阐述被排斥在就业岗位正式来源和收入保障制度之外的特定社会边缘群体的状态。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排斥问题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1993年“欧洲共同委员会”提出了一个综合的定

4、义,即社会排斥是对公民资格的权利、主要是社会权利的否认,或者这些权利未充分的实现。随着各种理论范式的发展,如何定义社会排斥也是见仁见智,但是总的来说,对社会排斥的涵义也存在着一定的共识,它是指社会成员或群体由于国家、市场或自身原因而全部或部分被排斥出社会生活的系统过程或者状态。本文中提到的社会排斥性因素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从大学生个人由于对自身的能力认识不足,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综合能力导致没能就业的情况,另一方面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上毕业生就业数量与用人单位所招人数数量不对等,供大于求导致大学生在就业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状态。排斥问题的来源有所描述,但它如何与学生就业问题画上等号,未有详细说明。

5、国内外是否又有了学生就业的社会排斥问题的研究?情况如何?又有充分说明。我们在调查中对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南民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等高校采取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一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回收率100%,同时,我们还对各高校的毕业生进行深入地访谈,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我们还对用人单位发放了200份问卷,回收率94.5%,并且,我们还去了中国武汉人才市场营销商务类人才专场招聘会、湖北省人才市场综合人才招聘会、华中人才洪山区人力资源市场第60届综合类招聘会等招聘会现场实地调研。二、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排斥现状1、大学生对用人单位的

6、排斥通过对回收的问卷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大学生理想的就业城市中,选择大城市的比例为43.2%,中小城市的比例为29.9%,选择一般乡镇和靠近家乡的比例均低于10%。大学生就业的理想单位,选择外企的人数比例高达34.6%,其次为国企31.2%,政府部门12.6%,民企12.4%,选择自主创业仅为9.2%。在问及最低可接受月薪范围时,选择2000~3000的人数比例为50.6%,有28.3%的人选择3000~4000,有13.5%的人选择大于4000,只有7.6%的人选择1000~2000。在问及选择就业单位最看重的因素时,有43.2%的人选择了市场发展前景,29.5%的人选择了工资待遇。通

7、过以上数据,不难发现,大学生在就业时,倾向于选择大城市,外企,国企和政府部门这样一些工资高,福利待遇好的单位,对最低可接受月薪范围,多数大学生给出的答案是2000~3000。只有少数大学生选择在乡镇就业,去民企就业以及自主创业。虽然大学生们这样选择无可厚非,但可以发现,他们的选择与现实生活中的就业实际情况是有出入的,以武汉地区为例,七成学生去了民营企业,武汉高校毕业生在非公企业就业比重最大。其中,民营企业为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