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信息时代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模式思索

对网络信息时代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模式思索

ID:31789399

大小:59.5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8

对网络信息时代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模式思索_第1页
对网络信息时代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模式思索_第2页
对网络信息时代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模式思索_第3页
对网络信息时代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模式思索_第4页
对网络信息时代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模式思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网络信息时代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模式思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网络信息时代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模式思【摘要】随着新时期以来社会生态语境的变迁,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已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而要应对这一困境,则需要回到文学本身,倡导对经典文本的细读;通过对文本中包蕴的人生问题与生命意识的追索,使现代文学的教学与当下的社会现实语境之间构成有张力的对话,在文学的阅读与赏鉴中重建一种文化和价值理想。同时,以"回到文学的现场”为立足点,借助网络信息时代的多元化信息资源,尝试建设现代文学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文本细读;“立体化”教学作为全国各层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基础类课程,现代文学这门学科迄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然而,近十年来,随着社会时代

2、语境的变迁,各高校现代文学的课程教学已然面临着非常现实的困境,原因大致有三:①在新教改的大背景下,大多数高校为适应专业扩张与面向就业市场的需求,调整了办学定位,由之前的专才教育转向通才教育,各学科的专业培养计划与课程体系亦因此做了大幅度调整,强化通识与技能成为课程整合中的重要指导原则。大学各专业据此新增了大量跨学科跨专业的交叉类通识教育和社会实践类课程,自然导致现代文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时间被大幅度压缩。在教学时间被严重压缩的状况下,“现代文学”应当讲什么?怎样讲?这是课程教学首先遭遇的突出问题。②在大学不断扩招的背景下,一方面是市场经济中消费主义理念主导下,整个社会物质至上的急功近利与

3、实用主义精神等浮躁的大氛围;一面是学生迫于就业形势的严峻压力,不得不将时间更多投入到考取能为他们增加择业竞争力的各类证书。而文学教育则因为缺乏与社会直接对接和对话的能力,自然易被学生视为“无用之学”而加以疏离。对此,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应当如何应对这“文学之用”的质疑?③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以视觉图像为中心的当代文化正在逐渐取代昔日以印刷符号为中心的文本文化,传统文学的文本阅读自然也难逃日益边缘化的命数。正如丹尼尔•贝尔所言:"当代文化正在变成一种视觉文化”。与之相应,当前现代文学课程教学接受主体的情况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的大学生,基本是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之下成长的个体,他们的思

4、维和审美方式具有图像化阅读的特点,但是却缺少对现代文学史现场的历史感想象,也缺乏透过文本把握文学精神和思想内涵的兴趣和文学功底。因此,现代文学所承载的沉重的社会历史内涵、情感与价值取向等,自然因时代语境的变迁而显出疏远与隔膜,而通俗类文学却因此成为快餐式阅读下被消费的对象。面对这一难解的谜局,人文学科将何以突围?现代文学的教学应当如何在图像时代借助新的信息资源和技术力量求得新的生长空间?对此,笔者以“回到文学的现场”为原点的思考,或可看作对打破现代文学教学多重困境的尝试之一。一、回到文学文本,重视对经典的文本细读中国现代文学的课程教学主要涉及两部分内容:文学史与作品解读。在当前学科的教学时

5、间被大量压缩的状况下,教师必须做出选择: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应当主要讲什么?文学史的教学,涉类庞多,举凡思潮、运动、社团、流派、论争等文学现象,皆在其中。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文学史的教学很容易被历史叙述的逻辑和建构的理论框架架空,成为文学知识学,于是,星空浩瀚的文学史最终成为了各类抽象理论与概念的堆砌,而学生也仅只以知识性认知的方式来加以识记,包蕴丰厚的文学史教学因之变得干瘪单一。对此,学界早在数年前就已有有识之士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即变“史”的知识性认知,转化为文学阅读的审美性感受。北大温儒敏先生就明确主张:'‘本科基础课淡化'史'的线索,突出作家作品与文学现象的分析”。以文学为本,文

6、学课的教学应以史为纲,而以文本的阅读、体验和文学现象的讨论分析为中心,围绕经典文本展开教学,着重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语言形式、价值倾向、审美意蕴等。而通过各类不同题材思想风格的作品解读,最终激活学生对作为经典文本生成语境的文学史的认知。回到文学本身,对文本的细读则是切入作品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直接面对作品,来获得自己的独特感知。一方面,任何读者的阅读都是带有个人隐秘经验的介入,因此对作品的理解应当避免主题的单一性解读,教师可向学生提供不同的解读思路,使其对文学的多义性与复杂性有所体味。同时,借助近年来学术界引介的各类西方文艺批评理论提供的解读视角,亦可多维度拓展文本的阐释空间。另

7、一方面,在文本的研读过程中,我们通常更关注作品表达了什么,却忽略了去探究作者是怎样书写,又何以采取这种书写形式的,而后者对于作品的认知来说恰恰可能是更重要的,它潜在制约了作家的创作心理与文学的呈现面貌。由此,分析作品的叙述视角、结构布局、语义意象,挖掘文本中隐藏的矛盾、裂缝与张力等,应当成为文本细读的重要内容。总之,回到文学本身,通过对大量凝聚了本民族人文理念与精神传统的经典文本的阅读和赏析,现代文学的教学才是真正鲜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