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中使用可调节缝线的临床分析

在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中使用可调节缝线的临床分析

ID:31785714

大小:57.1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8

在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中使用可调节缝线的临床分析_第1页
在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中使用可调节缝线的临床分析_第2页
在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中使用可调节缝线的临床分析_第3页
在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中使用可调节缝线的临床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在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中使用可调节缝线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在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中使用可调节缝线的临床分析朱振涛(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医院眼科江苏淮安223200)【摘要】目的:木文主要研究可调节缝线在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分析。方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可调节缝线进行小梁切除术的缝合;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眼压控制情况和滤过泡形态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眼压控制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功能性滤过泡要好于对照组患者(P<0.01)o结论:可调节缝线在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手

2、术中应用可以良好的控制术后眼压,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减低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关键词】高眼压状态小梁切除术可调节缝线【中图分类号】R77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165-02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期是眼科急症之一⑴。应积极救治,在最短时间内降低眼压、开放房角,挽救患者的视功能。但临床上经常发现有相当部分的患者经缩瞳、降眼压等使用各种药物均不能将眼压控制正常,为了抢救患者的视力,应及时进行手术。但此时进行手术,容易出现术后眼压不易控制,术后功能性

3、滤过泡不易形成等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作者采用可调节缝线技术在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增加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术后眼压得到良好的控制,现将总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09年1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木院共收治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58例(410眼),其中有50例(56眼)青光眼患者在48小时内经药物治疗,眼压不能控制(眼压均>40mmHg)o我科采取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手术,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30眼)在小梁切除中采取可调节缝线技术,对照组24例(26眼)进行常规小梁切除相

4、比取得良好的效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术前眼压上均无统计学上差异(P>0.05)o1.2手术方法(1)术前半小时静滴甘露醇200ml;(2)在表麻生效后,使用2%利多卡因在患者在的下方球筋膜行浸润麻醉;(3)按摩眼球10-15分钟,至角膜变清亮;(4)行角膜缘前房穿刺,放出少量的房水,使眼内压进一步下降;(5)行以穹窿部为基底的结膜瓣;(6)在上方行4mm×4mm的方形巩膜瓣,厚度约1/2,分离透明角膜内1mm;(7)将约1.5mm×1.0mm的小梁组织切除,切口的虹膜

5、根切;(8)巩膜瓣两角处用10・0尼龙线对位缝合各一针,观察组行从角膜缘进针在巩膜瓣两侧的腰部各行一针可调节缝合,从穿刺孔处注水,观察滤过泡的情况,以调节缝线的松紧;(9)对位缝合球结膜;(10)术毕结膜囊涂典必殊眼膏,患眼包扎。观察组在手术后根据滤过泡形态功能、术后眼压、前房形成等几个因素进行缝线的拆除。术后第一天眼压>21mmHg吋先进行滤过泡周边按摩眼球,如眼压仍不能下降至15mmHg以下吋或术后第二天眼压仍然>21mmHg吋将拆除一针可调节缝线后按摩眼球,如眼压仍然不能控制可

6、再拆除一针可调节缝线后进行按摩。2结果2.1两组患者均成功进行手术,术中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手术后眼压均有降低表1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眼压>;21mmHg情况比较根据上表可以看出,术后第一天两组>21mmHg(P>0.05),术后第三天、一周及一月>21mmHg眼压观察组患者人数明显要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o2.2滤过泡情况根据Kronfeld的分型⑵:I型和II型分别为小囊状型和弥散扁平型,属于功能性滤过泡。III型为缺如型和IV型为包裹型。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滤过泡情况如下

7、:表2观察组和对照组滤过泡情况比较根据上表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I型和II型的功能性滤过泡(PV0.01),说明观察组患者的滤过情况要好于对照组患者。3讨论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青光眼手术容易失败最主要原因是术后眼压不能控制,是由于患者术前小梁网的滤过功能丧失,术后眼压控制主要依赖滤过泡的功能状况,如不能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术后眼压往往不能控制,有许多患者需要二次手术,增加患者的痛苦,降低手术成功率。也有学者术中使用抗代谢药物,增加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以控制术后眼压,虽然术后眼压得到良好控制,但同时也增

8、加低眼压、伤口渗漏、浅前房等并发症[3]。作者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小梁切除术过程中使用可调节缝线技术,同样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眼压均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同时可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本组手术中进行可调节缝线,主要可对滤过泡进行调节作用,在术后眼压较高时,当采取滤过泡按摩不能良好控制眼压时可拆除可调节缝线,提高滤过泡的滤过功能,再辅以按摩,观察组患者术后眼压均能得到良好的控制。随访术后一周及一月眼压均控制良好,常规的小梁切除术由于不能判断巩膜瓣的松紧程度,常导致术后一系列的并发症。如不采取可调节缝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