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782780
大小:54.4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8
《外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改良护理措施临床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外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改良护理措施临床探析摘要:目的:对外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采用改良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择切口脂肪液化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改良切口护理(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切口处敷涂葡萄糖粉并加强饮食营养)。治疗后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愈合时间并记录恢复后疤痕情况。结果:使用改良方法进行切口脂肪液化护理,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换药次数明显减少,恢复后疤痕较对照组明显缩小。结论:改良护理可有效促进外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恢复,疗效明显。关键词:切口脂肪液化;护理;临床探讨切口脂
2、肪液化是指脂肪层厚的部位有切口或伤口容易发生切口或伤口的血供不足导致营养不良而发生脂肪溶解、胶落而液化的现象。随着我国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存在,超重及肥胖患者明显增加,外科手术过程中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增加了这一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可能性,据统计肥胖患者经腹手术出现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在50%以上,由于脂肪液化导致的切口裂开、延迟愈合以及感染可延迟患者的身体恢复。针对出现脂肪液化的手术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控制伤口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2011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外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采用改良护理措施,有效促进了脂肪液化的恢复。
3、临床观察结果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自2011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外科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患者72例,年龄23〜36岁,入选患者均排除高血压、糖尿病、贫血疾病并排除瘢痕体质,且为初次外科手术。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平均年龄为(27.3±7.5)岁,观察组平均年龄为(25.9+7.2)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手术方式、营养状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治疗方案:两组患者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后,均及时给以常规处理,包括进行严格消毒后清除液化区域内的渗出液,必要时行缝线拆除,保证坏死液化的坏死
4、组织清除彻底。3%过氧化氢溶液及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切口三次后,将病灶擦拭干净,观察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切口处敷涂葡萄糖粉并加强饮食营养。1.3观察指标1.3.1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的比较:两组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创面以创面恢复情况,自就诊时开始计算,以出现完全愈合时截止,记录愈合时间并整理此期间的换药次数。1.3.2愈合后疤痕比较:愈合后及时记录疤痕宽度及伤口愈合情况,并进行两组间比较。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采用(x土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疼痛情况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O.05)o观察组换药时
5、疼痛情况显著轻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0级者占80%,无病例出现III级疼痛。进行秩和检验,Z=-3.078,P0.05)o观察组治疗后愈合时间平均为(11.3±3.7)天,换药次数平均为(5.4±1.7)天,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平均为(19.4±5.6)天,(P0.05)。观察组治疗后瘢痕0.7mm者零例,采用秩和分析,观察组疤痕显著小于对照组(PO.7mm者零例,恢复后疤痕较对照组明显缩小。在改良护理过程中,我院使用在切口处敷涂葡萄糖粉及加强饮食营养,两者结合具有显著优点。用葡萄糖粉填充切口,利用其增强血浆渗透压而产生脱水作用,而且葡萄糖粉能均匀分布于创面
6、,造成高渗环境,致细菌细胞脱水,使细菌失去繁殖能力,致使菌体死亡,并能使机体局部细胞脱水,减轻创面及肉芽组织水肿,同时能形成保护膜,防止细菌继续侵入感染,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创面周围营养、促进创面愈合;此外,葡萄糖还具有生肌作用,可减少创面疼痛,利于创口愈合。综上所述,对于剖宫产术后使用改良方法进行切口脂肪液化护理,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换药次数明显减少,恢复后疤痕较对照组明显缩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马军花,张燕;高渗葡萄糖促进腹部裂开切口愈合12例,[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5.3o[2]张❷;外科术后切口脂肪液
7、化52例治疗体会[J]临床外科杂志;2008年11期。[3]摆巍刚,腹部切口脂肪液化40例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04)o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