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天麻细粉片在高血脂大鼠模型中降血脂实验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天麻细粉片在高血脂大鼠模型中降血脂实验探究[摘要]目的研究天麻细粉片剂在高血脂大鼠模型中降血脂活性。方法采用雄性SD大鼠,以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观察天麻细粉片对大鼠血脂升高的预防作用。实验设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对照组、天麻细粉片剂0.56、1.12.2.50g/kg组,共5组,疗程30d。实验前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o结果天麻细粉片2.50g/kg剂量组能预防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升高,与高脂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
2、结果说明天麻细粉片对大鼠血清中的TC、TG具有降低作用,而对IIDL-C没有明显作用。提示,在本实验条件下,天麻细粉片剂对高脂饲料诱导的大鼠血脂升高有预防作用。3讨论笔者曾报道天麻细粉125、250、500mg/kg组低、中、高剂量均能降低高脂血症金黄地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本实验是将天麻细粉制成了片剂,采用低、中、高三个剂量组观察了对SD雄性大鼠高脂模型三酰甘油的作用,结果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去除片剂辅料用量部分,与天麻细粉同剂量级比较,对降低
3、三酰甘油作用基本类同;本实验2.50g/kg高剂量组的天麻细粉片能使大鼠血清中T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天麻细粉同剂量级比较,也具有一定的可重复性。笔者认为,采用天麻细粉制成的片剂,选用的SD雄性大鼠高脂模型为保健食品辅助降血脂功能通用模型,比天麻细粉对金黄地鼠高脂模型的作用更有可判定性。下一步笔者将使用天麻细粉制成的片剂,依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规范》的要求,进行辅助降血脂功能的人体试食试验观察,来判定该片剂的降血脂作用。目前,开发出毒性小、具有新作用机制的降血脂新药仍然是一项具有挑
4、战性的工作。对于已知的、具有降血脂功效的、天然产物的分子机制研究已经取得了部分进展,如研究发现茶多酚能显著抑制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氧化修饰,并能调节胆固醇合成的固醇反应元件结合蛋白(SREBP)途径,从而发挥降胆固醇作用[2]。何首乌提取物与花色昔类的降胆固醇作用与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有关[4-5]。黄连提取物则能在转录后水平上调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表达,并激活细胞的腺昔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从而发挥降胆固醇和降三酰甘油的作用[2,6,9-10]o综上所述,天麻对三酰甘油的作用较胆固
5、醇更强,提示其作用机制与上述天然药物不同。对其分子机制的研究应着重于三酰甘油代谢。目前笔者正在对其调节脂代谢的分子机制进行系统研究。[参考文献][1]苏蓉,于德水•高脂血症的危害及防治[□•中国当代医药,2009,16(4):128-129.[2]KongW,LiuJ,JiangJD.Humanlow-densitylipoproteinreceptorgeneanditsregulation[J].JMolMed(Berl),2006,84(1):29-36.[3]柯永胜,赵振东,曹蒼,等.茶多酚对血清
6、脂质和载脂蛋白水平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1999,24(5):310-313・[4]翟蓉,吕丽爽,金邦荃•何首乌多糖降血脂作用的研究[J]・食品与机械,2010,26(5):87-90.[5]赵海田,王振宇,王路,等.花色昔类物质降血脂机制研究进展[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43(3):139-144.[6]KongW,WeiJ,AbidiP,etal.Berberineisanovelcholesterolloweringdrugworkingthroughauniquemecha
7、nismdistinctfromstatins[J].NatMed,2004,10(12):1344-1351.[7]于滨,左增艳,蒋建东.天麻细粉天麻素降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0,5(6):415-418.[8]国家卫生部卫生法制与监督司•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规范[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3:300.[1]KongWJ,ZhangH,SongDQ,etal.BerberinereducesinsulinresistancethroughproteinkinaseC~d
8、ependentup-regulationofinsulinreceptorexpression[J].Metabolism,2009,58(1):109-119.[2]KongWJ,WeiJ,ZhouZY,etal.Combinationofsimvastatinwithberberineimprovesthelipid-loweringefficacy[J]・Metabolism,2008,57(8):1029-1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