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系统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系统评价[摘要]评价喜炎平注射液配合西药常规治疗手足口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CBMDisc,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和提取资料,根据CochraneReviewerzsHandbook5.0评价标准和工具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资料分析。共24篇随机对照试验满足纳入标准,共治疗2974名患者。仅有1篇试验采用恰当的随机分配方法,2篇试验采用不恰当的随机分配方法,其
2、余试验均未提及随机方法、分配隐藏、盲法及失访情况。Meta分析结果显示喜炎平注射液加用常规治疗组治疗手足口病总有效率(0R=4.26,95%C1[3.19,5.69])优于单用常规治疗组。退热时间(WMD748,95%C1[-1.85,-1.11])和皮疹消退时间(WMD—1.78,95%Cl[-2.84,-0.72])均短于常规治疗组。纳入的24篇研究报道的不良反应表现轻微,使用安全。喜炎平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可以提高手足口病的疗效,但由于该系统评价纳入研究均为中文文献且质量较差,上述结论尚需更多高
3、质量的临床试验加以证实。[关键词]喜炎平注射液;手足口病;有效性;安全性;系统评价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不同年龄组人群均可感染发病,常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1]。目前临床上多使用利巴韦林等进行抗病毒治疗,但长期使用后出现了诸多不良反应。喜炎平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水溶性纯中药制剂,喜炎平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及抗菌作用,对各种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也有明显的退热作用。此外,还具有加强体液免疫功能,抑制炎性渗出和水肿的作用[2]。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
4、病具有疗效好,毒副作用小的特点。本研究对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旨在客观评价该中药制剂治疗手足口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以"xiyanping","xiyanpinginjection","HandFootMouthDisease>,,"HFMD"等为检索词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和EMbase;以"喜炎平”、“手足口病”为主题词或者关键词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
5、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各个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均为从该数据库最早收录时间到2012年5月。1.2文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为手足口病患儿,其诊断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提出的手足口病诊断标准或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②干预措施:试验组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常规药物治疗主要为利巴韦林(病毒哩)、阿昔洛韦、干扰素等抗病毒治疗,以及补液、退热、维持电解质平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营养支持等治疗。且应用药物在2组间应保
6、持一致。③结局指标:本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总有效率[总有效率=(有效+显效)例数/总例数X100%]o次要结局指标包括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及不良反应事件等。④研究类型:包括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且不受语种及发表限制,无论是否采用盲法。排除标准:①跟据检索策略初筛后,查找全文,删除不相关的文献和重复的文献,凡是重复收录的,仅保留发表年份新近的、样本量较大的且信息全面的1篇;②动物实验、体外细胞试验、分子研究、药理作用研究等基础研究;③其他关于喜炎平注
7、射液的综述、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药物管理等方面的文献;④试验组/对照组样本例数0.1,122.3纳入研究质量评价在纳入的24项研究中,有1篇[7]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有2篇[13-14]分别按照患者入院先后顺序和病例单双号进行随机分组,其余均未提及具体随机分组方法。所有纳入的研究均未提及是否采用分配隐匿和盲法。所有研究均未描述是否存在失访情况。2.4Meta分析结果2.4.1主要结局指标本研究的主要结局指标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总有效率。在纳入的24篇文献中,仅有1篇[14]文
8、献未报道总有效率。在报道了总有效率的文献中,有4项[1-2,5,24]研究喜炎平注射液的给药方式为肌肉注射。剩余19项研究均采用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采用肌肉注射的4项研究,由于数据较少,仅作描述性分析。黄广丽[2]报道治疗组显效88例,有效24例,无效6例;对照组显效58例,有效32例,无效22例(P3讨论手足口病作为我国法定的丙类传染病,在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评价,从有效性和安全性两方面进行了分析。本研究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