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ID:27272284

大小:81.1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2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_第1页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_第2页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_第3页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新疆阿勒泰市拉斯特乡卫牛.院新疆阿勒泰836500摘要: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12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脾氨肽口服冻干粉,1支/d,连用7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5-10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稀释后静脉滴注。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症状消退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

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6%。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症状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能缩短病程,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手足U病;喜炎平注射液;疗效观察手足U病(HFMD)也称发疹性水疱性U腔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属于传

3、染性疾病,主要途径为消化道、呼吸道和亲密接触等途径传播。多发生于5岁及5岁以下儿童,大多数患儿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及手足和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少数可出现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中枢神经损害,引发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脑水肿、心肌炎、肺水肿或肺出血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笔者将2013年3月-2015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门诊留观和住院12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治疗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选取我院2013年3月

4、-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进行治疗,均符合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排除重症者),本组手足口病患儿,其中男63例,女57例;年龄<1岁14例,1〜3岁70例,3〜5岁29例,5〜7岁7例。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为0.8-6岁,平均年龄3.29岁;对照组60例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0.7-7岁,平均年龄3.42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上(包括性别、年龄、及病情严重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观察对象均符合第7版

5、《褚福棠实用儿科学》中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①有手足U病流行史或接触史;②低热或中度以上的发热;③U腔疱疹,口唇内侧、颊部、软腭、硬鄂、舌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④手足掌部疱疹,疱疹基底部围冇红晕,疱内液体较少,臀部或膝盖、肘部也可出现皮疹。1.3方法1.3.1对照组该组患者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滴注,脾氨肽U服冻干粉(商品名复可托,浙江丰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8123)口服,1支/d,连用7天。1.3.2治疗组

6、该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江西青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249)5-10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稀释后静脉滴注。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退热,口腔黏膜溃疡均给予西瓜霜喷雾剂,手足部疱疹给予阿昔洛韦软膏分次局部涂抹。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症状消退吋间。1.4统计学分析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

7、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观察指标用药后以体温下降吋间及皮疹消退吋间为评估疗效。1.6疗效标准治愈:发热完全缓解,体温正常,口腔、手、足疱疹等症状完全缓解,持续3天以上;治疗有效:口腔、手足等处疱疹部分消退,体温有所下降,呈低中度热;治疗无效:发热无改善,口腔、手、足等部位疱疹无好转。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2结果2.1治疗效果治疗组60例患者,治愈46例(76.7%),有效11例(18.3%),无效3例(5.0%),治疗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60例患者,治

8、愈24例(40.0%),有效19例(31.7%),无效17(28.3%)例,治疗总冇效率为71.6%。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上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均未出现不良反应。2.2发热消退吋间治疗组退热平均吋间为(1.51&plUsmn;0.22)天。对照组退热平均吋间为(2.83±0.59)天。两组患者在发热消退时间的比较上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口腔疱疹消退吋间治疗组U腔疱疹消退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