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印迹法在临床torch项目检测应用价值评价

免疫印迹法在临床torch项目检测应用价值评价

ID:31690641

大小:55.8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免疫印迹法在临床torch项目检测应用价值评价_第1页
免疫印迹法在临床torch项目检测应用价值评价_第2页
免疫印迹法在临床torch项目检测应用价值评价_第3页
免疫印迹法在临床torch项目检测应用价值评价_第4页
资源描述:

《免疫印迹法在临床torch项目检测应用价值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免疫印迹法在临床TORCH项目检测应用价值评价【摘要】目的探讨医学检验中免疫印迹法指标分析在TORCH项目检测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将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00例需要免疫印迹法进行检测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酶标IgE和生物素/抗生物素酶标IgE三种检测支原体方法及酶标IgG检测军团杆菌I型方法,进行了血清抗体测定。结果筛选出的50例患者(皮肤点刺在+++以上)检测阳性率为100%,眼结膜激发试验检测的敏感性为91.5%,特异性为92.3%,有效性为91.4%。其引发的症状一般较轻微,仅限于眼部和鼻部。结论免疫印迹法指标可作为TORC

2、H的检测诊断指标,在一定程度可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免疫印迹法;临床TORCH项目;检测;价值变态反应疾病之一就是我们常见的过敏性疾病,这种过敏性疾病的最大发病人群就是儿童,这种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但是对于发病者的健康很不利,在国外的临床研究中,通常就是利用点刺实验来作为检测方法。这种方法对于成年患者来说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对于儿童来说就不太方便,可操作性也是大大的降低,因为点刺检测有很大的痛感,会引起儿童的恐惧,所以临床上难以实现,所以现在临床上大多使用CPT无痛实验,是一项可以替代或优于皮肤点刺试验适用于儿童

3、的检查的方法但得探讨。眼结膜激发试验(provocationtests)是模拟自然发病的条件,以少量致敏原诱发一次较轻的变态反应病发作,用以确定测试物是否为患者的致敏物[1]o经相关研究证明,眼结膜激发试验试验较简便、安全且易于观察[2]o先将我院经过血清特异性IgE检测(slgE)筛选出90例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此试验方法在诊断呼吸道变态反应病因中的价值。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从2009年12月到2011年12月收治的患儿60例,所有患儿中韩有女性患儿30例,男性患儿30例,所有患者的年龄在4到12岁不等,平均年龄为8.56岁

4、。其中50例患儿的皮肤点刺和血清特异性IgE均显示对屋尘嘴和粉尘嘴阳性(皮肤点刺在+++以上,屋尘疇和粉尘蟻的特异性IgE均大于3.5kU/L)o50例患儿接受安脱达屋尘嘴进行脱敏治疗4-14个月。1.2实验方法点刺试验方法与结果判定:点刺部位为前臂掌侧,在受试部位编号,每种变应原间隔2-3cm,并加上阴性和阳性对照。用标准点刺针垂直刺入真皮层,轻柔、压力均匀地维持Is后垂直拔出点刺针,深度以刺破表皮而不出血为标准,每刺一下即换针。然后用柔纸吸除多余的溶液,主要不要混合相邻液滴,于测试后20min判断结果。如果呈现淡黄色皮丘,其周围有红斑,为阳

5、性。皮肤反应强度与阳性对照相似时为+++;皮肤反应强于阳性对照相似时为++++,皮肤反应弱于阳性对照时标以+或++;皮肤反应与生理盐水相同为阴性[3]o1.3评定标准按照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临床医学研究原理与方法》第六章“筛检与诊断试验的评价”中的理论和方法来确定眼结膜激发试验的有效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实验的根据。实验的评价标准为:①敏感性二S+病例中的CPT(+)数即TPS+病例数;②特异性二S-病例中的CPT(-)数即TNS-病例数;③有效性二TP+TNS+病例数-S-病例数。S+病例为蚕丝诱发呼吸道变态反应的评分23分者,S-病例为蚕

6、丝诱发呼吸道变态反应的评分0.05);IgG4水平治疗前为2500±1500KU/ml,治疗后23500±14500KU/ml,呈显著性差异,(t=32.8;P<0.05);治疗后45例皮肤点刺试验成阴性,眼结膜激发试验的检测结果呈阴性。在治疗4个月时,有14例患者的皮肤点刺试验成阴性,眼结膜激发试验的检测结果呈阴性。3讨论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ting)是一种将高分辨率凝胶电泳和免疫化学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杂交技术。在多种项目检测中都有着显著的应用价值。本文结果中筛选出的50例患者(皮肤点刺在+++以上)检测阳性率为100%,眼结膜激

7、发试验检测的敏感性为91.5%,特异性为92.3%,有效性为91.4%。其引发的症状一般较轻微,仅限于眼部和鼻部。提示免疫印迹法指标可作为TORCH的检测诊断指标,在一定程度可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且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参考文献[1]洪苏玲,黄江菊•眼结膜激发试验在鼻变态反应的临床应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1998,23(2):156-158.[2]乔秉善.变态反应实验技术[J].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129-133.[3]江玲,谢柏梅,王永兴•眼结膜激发试验在诊断呼吸道过敏疾病中的应用研究[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4,25(

8、6):415-417.[4]李春兰,冯明礼.变应原眼结膜激发试验检查同侧鼻分泌物嗜酸粒细胞在呼吸变态反应中的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