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剖宫产术后慢性盆腔疼痛40例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剖宫产术后慢性盆腔疼痛40例临床观察缪瑜翔(江西省广丰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江西广丰334600)【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慢性盆腔疼痛病因,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2年2月在我科收治的40例剖宫产术后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慢性盆腔疼痛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疼痛的病因,盆腔和腹腔粘连粘连37.5%(15/40),子宫内膜异位症25%(10/42),感染及手术损伤12.5%(5/42),原因不明25%(10/40)o结论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手术技巧,慎重选择剖
2、宫产术式、切口的位置,加强预防。【关键词】剖宫产慢性盆腔疼痛疗效临床观察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国内大部分城市剖宫产率在30%〜40%,少数己达60%〜70%⑴。剖宫产虽然对解决某些妊娠合并症及妊娠并发症、降低母婴死亡率起到良好的作用,但过高的剖宫产率并不能使产妇和围产儿的病死率继续下降,相反某些手术并发症对母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慢性盆腔疼痛就是其中一种剖宫产术后并发症,木文对剖宫产术后慢性盆腔疼痛40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般资料选择2009年2月〜2012年2月在本院共分娩382例,其中
3、剖宫产40例,剖宫产率为10.5%(40/382),对本组40例剖宫产产妇随访1年。木组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6.5岁;孕周37〜42周,初产妇24例,经产妇16例,第2次剖宫产3例,有其他妇科手术史5例,阑尾炎病史4例。1.2慢性盆腔疼痛的诊断:剖宫产术后表现为下腹胀痛、坠痛及腰紙部坠胀痛、劳累或经期疼痛加重,常伴有白带增多,月经过多,痛经,不孕,肠道或泌尿道症状等,时间超过6个月,可诊断为慢性盆腔疼痛;同时通过妇科检查、测定血清CA125、B型超声、腹腔镜检查协助诊断。1.3治疗方法治疗目标尽可能缓解
4、疼痛,改善功能。治疗方法对症镇痛治疗和病因治疗两方面,采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方法。⑴药物治疗。对于对于轻中度的疼痛,采用非笛体类抗炎药、阿斯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镇痛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采用非备体类抗炎药和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激素治疗用达那畔200〜400mg口服,每天2次,治疗6个月,孕激素扌吉抗抗剂,米非司酮每天10〜25mg,持续3~6月;对于附件炎、附件炎性包块、白带增多、腹痛等症,采用金刚藤、妇科千金片、妇炎康等具有理气活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作用,中药直肠给药,直肠黏膜上皮细
5、胞吸收可减轻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避免对胃肠的刺激,对疼痛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2)手术治疗。对于盆腔持续疼痛大于6个月,经长期抗炎治疗疗效不显著难以明确诊断可采用腹腔镜诊断及腹腔镜下松解粘连方法治疗。(3)心理治疗:在问诊及检查吋了解患者心理、生理因素,催眠疗法及催眠⑵。⑷物理治疗。微波适用于盆腔炎性包块的辅助治疗改善盆腔局部血流循环,提高局部组织供养状态,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炎症的吸收和消退每日1次,每次20〜30min,10〜20次为1疗程,一般需3〜5个疗程。1.4疗效判断标准:(1)治愈,完全缓解,症
6、状全部消失;(2)有效,基本缓解,症状大部分缓解,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3)无效,无缓解,原有症状基本无改善或好转后再复发者,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2结果2.1疼痛发生的吋间:本组30例发生在产后6周〜4个月,4例发生在产后6周内,6例发生产后4个月后。2.2疼痛的病因分析盆腔和腹腔粘连粘连37.5%(15/40),子宫内膜异位症25%(10/42),感染及手术损伤12.5%⑸42),原因不明25%(10/40)<>2.3治疗效果本组40例经治疗,1年后随访,治愈20例,占50%;有效16例,占40%,无效4例
7、,占10%,总有效率为90%。3讨论慢性盆腔痛是由各种功能性或(和)器质性原因引起的以骨盆及其周围组织疼痛为主的症状,吋间超过6个月的一组疾病或综合征,由于其容易受心理因素干扰,其疼痛的程度不一定与病变的程度成正比,有的病因不明确,采用多种诊断方法,包括腹腔镜检查或剖腹探查术也难以找到确切病因。本组病例盆腔和腹腔粘连粘连37.5%(15/40),子宫内膜异位症25%(10/42),感染及手术损伤12.5%(5/42),原因不明25%(10/40)o目前多数学者认为盆腔、腹腔黏连是引起盆腔疼痛的垂要原因之一,剖宫
8、产手术后发生黏连的重要原因是缺血与缝线反应造成的异物反应及组织创伤大、修复慢、凝固的纤维蛋白机化形成永久性纤维黏连,约4〜8周后纤维蛋白黏连完全成熟,即可发生黏连。本文40例中30例发生在产后6周〜4个月,疼痛可能与黏连关系密切,但少数由黏连引起的并发症中慢性盆腔痛尤为明显[3];感染特别是胎膜早破重要的诱因,本组病例40例中有8例胎膜早破,其中2例合并羊膜腔感染,产褥感染1例,另外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