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薄弱校“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浅议高中薄弱校“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

ID:31686343

大小:55.9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浅议高中薄弱校“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_第1页
浅议高中薄弱校“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_第2页
浅议高中薄弱校“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_第3页
浅议高中薄弱校“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高中薄弱校“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高中薄弱校“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高中薄弱校“问题学生”的出现,是和薄弱校生源质量不高有密切联系,由于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导致学生行为习惯差、学生心理问题突出等,这就决定了高屮薄弱校学生管理工作屮,“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和转化成了学牛管理的“重头戏”。一、高中薄弱校“问题学生”的特点和成因“问题学生”,指的是那些在品德、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心理等方面存在较为严重问题的学生。生源薄弱的高中学校“问题学生”的形成,有其自身特点。一是“问题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自控能力差。表现在校内不能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经常违反课堂

2、纪律和学校制度,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低下。他们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听课习惯和效果差,作业书写不规范,质量较低。学习成绩不理想。长期的学习不理想或受师长和同学的歧视,使处在“阴冷”环境和氛围中的“问题学生”存在自卑心理障碍。二是“问题学生”离校后得不到家长的配合和有效的监督,绝大多数“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缺失,加大了学生岀现问题的几率。三是因为缺乏起码的是非善恶观念,校内外交友不慎,法制观念淡薄,容易沾染不良习气,一旦引导不当和措施不力,极易引发突发事件。四是心理不健全,为人偏执,遇事不能冷静思考,好冲动,容易产生极

3、强的逆反心理障碍,甚至??造成严重后果。五是这类学生有较强的自尊心,有要求得到别人尊重和认同的强烈愿槊。但学生个性强,不能止确估计自己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不足。“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总起来说,是和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学生个人密切相关。一是家庭因素。有些家庭不重视子女的精神教育,孩子的愿望容易得到满足,勤奋、爱心、自律等品质已无关紧要,学习似乎是强加于他们的沉重负担,因而感到枯燥乏味。随之而产生的就是口私口利、横蛮霸道、放任自流、唯我独尊的个性。或者在单亲或双亲不和的家庭,子女非但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温暖和关爱,有的

4、甚至还受到过多心灵的和身体的伤害,造成了自卑、嫉妒,怯懦或叛逆心理,使这些孩子逐渐失去了生活的目的,丧失了发展自己的愿望,丧失了价值感和责任心。二是学校因素。学校只注重对文化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学校把分数作为衡量好坏学牛的唯一标准,从而导致成绩差的学生对老师的不满、反抗,并形成恶性循环。三是社会原因素。社会环境中,内容不健康、格调低级的影视书刊的影响;社会上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拜金主义的影响;社会生活中“黄赌毒”现象的影响;互联网的发展,青少年学生对信息良莠不分,简单模仿,致使人格偏

5、离正常的发展方向。四是学牛个人因素。薄弱校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在他们身上存在着孤独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并存的矛盾。二、高中薄弱校“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1)根据不同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高中学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一是班主任要强化“问题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经常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当“问题学生”出现违纪违规等行为时,一定要充分重视,处理问题要既严肃认真,乂要留有余地,避免过于简单粗暴和武断。二是学校绝不能只抓教育,而忽视对“问题学生”学习的帮助。应对他们进行较大力度的文化基础知识的补习。学生各种

6、问题的出现,厌学情绪的产生,逃学行为的发生,很大程度在于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学校应通过个别辅导等形式,为“问题学生”量身定做切实可行的补差目标,帮助他们达到课程耍求的最低标准,为“问题学生”顺利结束学业提供支持。三是转化“问题学生”,一定要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充分利用家长会、家校联系等方式,诚恳的和家长交换意见,不能因遇到困难而灰心,甚至放弃。四是通过多种渠道及时了解掌握“问题学生”校内外交友情况,想办法阻断他们和社会上不良人员的交往,坚决制止不良习气的蔓延。五是针对不同“问题学生”耍开展不同的有针对性的

7、教育。(2)学校领导、政教处、团委、年级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树立为“问题学生”服务的思想,形成教育“合力”。坚持学校领导包年级和班级、党员教师包“问题学生”的办法,加大对“问题学生”的转化力度。(3)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在活动中陶冶“问题学生”心智,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主义教育、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组织“问题学牛”定期阅读励志书刊;带领和督促他们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有益活动;音、体、美等艺术教育教学要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美的情操和高尚人格。教育教学中要充分肯定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和提

8、高学生素质,培养其特长,帮助学生逐步找到成功的感觉,树立自信心,培养责任感,塑造积极健康的斥观心态。(4)引导和培养“问题学生”逐步形成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情感世界。面对新事物,比如互联网,实际上用疏导的办法比用堵截的办法要好。作为教师要和学生一起上网,引导他们遵守“网络协议”和“网络公约”,浏览健康网站,培养学生自控能力和规则意识。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