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683454
大小:57.7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7
《参苓健脾胃颗粒治疗小儿淋巴结长大机理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参苓健脾胃颗粒治疗小儿淋巴结长大机理探讨李宗伟(四川会理县人民医院儿科615100)【摘要】目的:探讨参苓健脾胃颗粒对小儿无菌性淋巴结长大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采用口服参苓健脾胃颗粒治疗无菌性淋巴结长大的门诊患儿10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中成药制剂对小儿无菌性淋巴结长大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96.3%0结论:口服参苓健脾胃颗粒是治疗小儿无菌性淋巴结长大的较好方法。【关键词】淋巴结参苓健脾胃颗粒疗效引言在多年的儿科临床工作中,木人发现用参苓健脾胃颗粒治疗小儿无菌性淋巴结长大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从而为
2、该病的治疗找到了一种副作用小而疗效好的治疗方法,现将2006年・20□年间我在儿科门诊用参苓健脾胃颗粒治疗108例小儿无菌性淋巴结长大的疗效及机理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参照《尼尔森儿科学》⑴儿童淋巴结肿大的标准:(1)新生儿大多数淋巴结均不能触及;(2)当颈部或腋部淋巴结大于lcm或腹股沟淋巴结大于1.5cm时才诊为淋巴结肿大,同时结合体征及彩超排除非淋巴性肿块。(3)所有的患儿均排除急性淋巴结炎、结核性淋巴结炎、肿瘤性淋巴结肿大。1.2选择对象108例患儿均为儿科门诊病人,年龄1.5-16岁,其中1.5・5岁
3、65例,5J0岁42例,16岁1例。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16岁患儿,并且三个部位均有明显肿大淋巴结)。所有的患儿均查血常规,血细胞形态观察,均无异常。所有的患儿均予彩超检查证实淋巴结肿大达上述标准。没有感染的全身症状,没有局部感染灶,精神、饮食、活动均正常。所有患儿肿大淋巴结均活动、无压痛、质中。1.3淋巴结长大的部位、数目、例数、疗效如下表:1.1治疗方法:1.5-5岁每次半包,5・10岁每次1/2-1fe,10岁以上每次1包,均每日2次。疗程2周至1个月不等,据病情而定。服药期间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孕
4、妇、糖尿病患者禁用。2结果疗效标准:痊愈:长犬淋巴结缩小至0.5cm以下。有效:淋巴结缩小至0.5-lcmo无效: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变。结果:痊愈93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6.3%。从治疗过程来看,就诊时间早,患病时间短,服药规则者效果好。4例无效是因为2例服药后患儿便秘严重而停药,2例未按吋服药所致。病程10年的患儿服药1月后痊愈,但1年后复发再服药仍然有效。3讨论参苓健脾胃颗粒是由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生产的中成药制剂,其组成有北沙参、山药(炒)惹戎仁(炒)、茯苓、砂仁(盐炙)、扁豆(炒)、甘草、陈皮、白
5、术、莲子。辅料为蔗糖。该方功能主治:补脾健胃,利湿止泻。用于脾胃虚弱,饮食不消,或泻或吐,形庾色萎,神疲乏力。分析其方组成,该药是据中药名方参苓白术散而来。参苓白术散功能: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澹,或泻或吐,胸腕痞闷,肠鸣泄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淡苔H腻,脉虚缓或细缓⑶。从以上对两种方药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他们在功能、主治、用药方面几乎是一样的,所不同的只是各自方中的部份药炮制方法不同,北沙参和人参的不同。参苓白术散是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山药、莲子、白扁豆(炒)、惫改仁、砂仁、陈皮、桔梗
6、(炒)而成。两方均有益气健脾之功,但四君子汤以补气为主,为治脾胃气虚的基础方;参苓白术散兼有渗湿行气作用,分析该方主治脾胃气虚,兼有渗湿行气作用,并有保肺之效,是治疗脾虚湿盛证及体现“培土生金”的治法[3]。本方证是由脾虚湿盛所致。脾胃虚弱,纳运乏力,故食少;胃气失降而上逆,故有呕吐;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故见肠鸣泄泻;湿滞中焦,气机被阻,而见胸皖痞闷;脾失健运,则气血生化不足,肢体肌肤失于濡养,故四肢无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黃;舌淡,苔白腻,脉虚缓皆为脾虚湿盛之象。治宜补益脾胃,兼以渗湿止泻。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益气健
7、脾渗湿为君。配伍山药、莲子肉助君药以健脾益气,兼能止泻,炒山药增强了益脾和胃作用;并用白扁豆、惹该仁助白术、茯苓以健脾渗湿,炒惹戏仁、炒扁豆增强了健脾止泻作用,均为臣药。更用砂仁醒牌和胃,行气化滞,盐炒砂仁兼具安胎、温肾作用[4],是为佐药。桔梗宣肺利气,通调水道,又能载药上行,培土生金,并有保肺之效,是治疗脾虚湿盛证及体现“培土生金”治法的常用方剂。炒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共为佐使。综观全方,补中气,渗湿浊,行气滞,使脾气健运,湿邪得去,痰浊不生,则诸症自除o[3]我在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该方除了上述功效外,用
8、之治疗小儿无菌性淋巴结长大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此外,对颈前耳后的非淋巴结性无名包块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分析其机理,此病是痰留骨节经络,导致气血郁滞,络脉痹阻而成瘵病、樱气、结节、肿块,临证可见苔白腻,脉弦滑。痰的产生与肺脾肾三藏的关系密切。肺主治节、外邪袭肺,肺失宣肃、肺津可凝集为痰。脾失运化、外感湿邪,或饮食不节,或思虑劳倦,脾胃受伤,运化无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