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663819
大小:61.28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1-16
《读懂教材,提高常态课教学效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读懂教材,提高常态课教学效率【摘要】把教材作为解读对象,教师要基于成人、教师、学生三种眼光來吃透教材。教材大到整体结构,小到图文细节,无不蕴含着编者意图及教学策略。因此,教师耍养成研读教材的良好习惯,读懂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读懂教材明晰教学策略,读懂教材反思教学得失,切实提高常态课教学质量,实现“用教材教”的基本课程理念。【关键词】教材解读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把教材作为解读的对象,教师耍基于三种眼光。第一种成人眼光,教材中知识的创造者是成人;第二种教师眼光,教师看待数学问题重点是如何转化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最终转化
2、为学生的学习方法;第三种学生眼光,站在学生的角度,遵循的不是“教师逻辑”,而是“学生逻辑”。通过调研听随堂课、教研活动听试教课、校本教研听常态课等,发现教师备课习惯于换情境、改材料、变例题等。很少意识到教材内容的重要性,缺乏研读教材意识,疲于寻找课件及相关素材,课堂效果不尽人意。教材人到整体结构,小到图文细节,无不蕴含着编者意图及教学策略。因此,充分解读教材,准确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是实现“用教材教”课程理念的基本前提,是提高常态课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下面是“认识人民币”一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一、教学过程【片段一】1.绘本
3、阅读《钱是怎么产生的》。(时间5分钟)2•新课学习。(1)出示一组人民币。师:这一组人民币有什么共同特征?生:都有毛主席。牛:都是纸币。生:有些有横线,有些没有横线。生:有些是红色的、有些是绿色的。然后教师用红色线条框出“中国人民银行”并圈出“国徽”图标,再次让学生回答每张纸币上有什么。生(齐读):中国人民银行、国徽。于是教师归纳共同点是:都是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都有国徽,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此时,听课老师才明白这一教学环节是为了进行思想教育,显然目标定位是对的,教什么是知道的。【思考一】怎么教?教师以“中国人民银行
4、统一发行”“国徽”作为材料来教育学生要尊重人民币、爱护人民币。这是解读教材的第一种“成人眼光”,这样教学“人民币”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以成人的高层面的理解是可以的,但对于一年级学牛而言根本没有这些概念。任教老师有没有很好地去研读教材。第一幅图女孩子买书一共花了多少钱,第二幅图男孩子买碰碰船票,第三幅图阿姨买晩报,第四幅图姐姐与存钱罐,小精灵说“买东西用到人民币,我们要爱护人民币”。教材编者考虑问题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以解读教材第三种“学生眼光”来思考问题,对知识进行了教材化的重组,作为教师还要进行以“教学转化”为目的的二
5、次重组,站在学生的角度,遵循“学生逻辑”进行教学。【片段二】师:小朋友,课前我们已经认识学习单上的人民币。(1)岀示1元纸币:这是多少?你怎么知道的?(2)出示1元硬币:这又是多少?(3)两个都是1元,有什么不同?(纸币,硬币)(4)出示1元、1角、1分硬币,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引出人民币的单位。(板书:元,角,分)(5)这么多人民币,你冇什么办法记住它?生:看单位和数字。【思考二】怎么问?这一教学片段教师是为了引出课题,并没有展开记忆人民币教学。像“这么多人民币,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这样的问题比较随意,学
6、生对于教师的随意提问可以选择不回答,久而久之,学生会在课堂上表现出随性的行为,难以专注、认真地投入学习。课堂提问教师需耍慎重,课前能认真思考备课的教师才能上出有思考力的课堂,才能培养岀有学习力和责任感的学生。【片段三】学习元、角、分之间的进率。(1)1元、1角、1分这三个硬币的面值一样大吗?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生:元比角大,角比分大。(2)1元有多大,有2个1角那么大吗?生:1元二10角,10角二1元。师岀示下图:(3)要求数出10张1角换1元。(4)买1元的东西怎么付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牛:5角+5角二1元。生:
7、2角+2角+2角+2角+2角二1元。生: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二1元。生:2角+2角+2角+1角+1角+1角+1角二1元。有一位?W生没举手,也没经老师邀请冷不丁地问:1个东西要10角,我带1元可不可以买?(教师没有理会,继续自己的课堂教学)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什么?生:都是1元。生:都是10角。师:10角换1元。【思考三】要什么?知道1元二10角,10角二1元,是学生这一节课要掌握的一个基本目标,但不应该仅仅是记住,因为学习认识人民币不仅仅是为了满10角去换1元,或者说拿1元换10角
8、的技能考试,真正的价值在于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可惜的是有个学生冷不丁冒出一问:1个东西要10角,我带1元可不可以买。教师没理采,课后从老师那里了解到这孩子很聪明,反应比较快。那么这么聪明的孩子会有这样的问题,一方面说明他对价值对等有所感觉;另一方面说明教师对进率教学的目标是欠缺的。真正明白等价互换是很有必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