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646700
大小:60.28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6
《理工类大学跨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理工类大学跨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析[摘要]“十三五”期间“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全面执行阶段,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入我国各行各业,高等学校所有专业的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跨文化素养成为一种现实需求,也是推进我国高校教育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的迫切需要。通过对天津市的理工类院校进行调查,阐述高校面向大学牛跨文化教育实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师资队伍、校园文化建设、人文素质课程的国际化等方面为高校跨文化教育改革与发展提出建议。[关键词]跨文化教育;跨文化素质培养;理工类大学;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10054634(2016)060066031跨文化教育在中国
2、高校亟待发展“十三五”规划开启屮国对外开放新纪元,“一带一路”战略构建起中国对外投资新格局。未来5年,我国大量国企、民企将纷纷涌向国际竞争舞台,各行各业急需大批具有国际化意识和参与国际事务能力的国际通用型人才。为适应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趋势,在国际交往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跨文化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近年,随着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的高等教育在风起云涌的国际化浪潮中明显加快了培养国际化精英人才的步伐,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并提出:“大力推进个性化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
3、和创业意识、创造能力/[1]跨文化教育是当今世界许多一流大学的必修课,新形势下加强中国高校跨文化教育,对于全面提升大学国际化水平、提高人才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中国的跨文化教育起步较晚,实践过程中正面临着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1)虽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2年发布的《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跨文化教育的概念,2006年又发布了《跨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但中国高校的教育纲要中至今没有明确的跨文化教育内容,加之中国学者对跨文化教育的理论或方法研究尚比较匮乏,这与“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高校推进符合国际标准的人才培养的发展要求极不适应;(2)许多高校的跨
4、文化交际相关课程仅针对外语类、新闻传播类等少数涉外专业的学生开设,且偏重第二语言的习得,跨文化知识学习、跨文化意识培养等仍然相对薄弱。中国的跨文化教育还处于混沌无序的状态,高校教师探索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素质、提高人才国际化水平,尚任重道远。尤其是对于偏重专业技能养成而相对忽略跨文化教育的理工类院校,更应提起高度重视。2理工类大学合作办学项目中的跨文化教育现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教育国际化也进入新的快速发展阶段。教育的开放、交流与合作是当今各国培养国际型高端人才、提高国际教育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大发展战略内容与重要手段之一。国际学生流动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
5、的重要指标,各种形式的跨国高等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其中,中外合作办学作为跨国高等教育在我国的主要实现形式,近些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本文基于对天津市几所理工科大学的调查,揭示当前我国中外合作项目中跨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功经验。2.1跨文化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国内高校跨文化教育出现“断层现象”,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亟待提高。天津部分理工类高校的中外合作项目中,国内教学设置里鲜有涉及跨文化教育的课程,更多是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向合作办学的大学输送语言过关的相关专业人才进行深造,疏忽了学生跨文化知识欠缺、跨文化思维能力不足等综合素质问题。目前,一些高校教师
6、尚未认清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重要性,显示出教师跨文化教学经验缺乏、跨文化教学能力需要提升。2)国内和国外高校的跨文化相关课程设置重复,影响了跨文化教育实效。天津部分高校屮外合作项目屮的跨文化教育培训体系尚不尽完善,出现了同一门课要求必修两次(国内、国外各修一次)等课程设置重复的现象。可见教学环节的国内外衔接明显存在着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学资源浪费,挫伤了学生的学习期待,必会降低跨文化教育效果。第6期张慧嬪理工类大学跨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析教学研究20163)部分合作办学项目中,国外留学第一年仍以中国教师授课为主,非纯外教授课。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
7、与当地教师在跨文化交流中进行思维碰撞与磨合的可能,不利于培?B学生跨文化认知与沟通能力,说明高校对于营造跨文化教育环境和氛围的重视程度欠佳。2.2跨文化教育屮的一些成功经验1)部分高校合作办学的国外课程里,重视安排专门跨文化课程作为教学起步,教导学生准确获得当地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社会环境、行为规范、思维方式等跨文化知识或者一些生存常识,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跨文化态度。这些无疑为之后的教学工作多元化开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未来解决跨文化环境中文化冲突等问题的跨文化适应与交际能力。2)部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