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针灸“治神”临床推广谈医者个人德与能的修养

从针灸“治神”临床推广谈医者个人德与能的修养

ID:31638161

大小:62.4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6

从针灸“治神”临床推广谈医者个人德与能的修养_第1页
从针灸“治神”临床推广谈医者个人德与能的修养_第2页
从针灸“治神”临床推广谈医者个人德与能的修养_第3页
从针灸“治神”临床推广谈医者个人德与能的修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针灸“治神”临床推广谈医者个人德与能的修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针灸“治神”临床推广谈医者个人德与能的修养许明辉1石学敏2(1.广西中医学院530001;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300192)【中图分类号】R245.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0382-011“治神”临床推广引发的有关问题与思考针灸治病以其适应症广泛、疗效迅速、治疗方便及安全无毒副作用等特点深受欢迎,国内外政府组织均加大了对针灸硏究的资金投入,国际化的态势标志着针灸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醒脑开窍”针刺法自从在国内外推广以来,收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但也有很多地方的推广者,却难以达到同样的临床疗效,原因是什么呢?我将原因暂时归纳为

2、以下两点:一是施术者对中医学中的“神”与“治神”思想认识不足,二是施术者针刺技术与个人综合素质较低。石老多次强调:个人素质修养是一个针灸医师的基木条件,医生首先应该身体健康,保持一身正气,自己一身疾病,怎么可以服务病患者呢。此所谓“欲先治人,必先治己。”我认为“治神”思想不仅是指对患者进行“治神”,还应包括医牛为自己“治神”。这两个方面的“治神”思想,都对医牛个人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神”是我们人体的最高主宰,是我们的生命之主,我们针灸临床上把“治神”的医牛分为粗工和良工,亦即是上工和下工。上工“守神”,下工“守形”。上工治病以“调神、守神”为法,善于“御神”,使人体失去的“神”

3、调补归正,使“神”能够回归体内安心工作;下工以守形体穴位为主,仅能取得低层次的反应,二者的治疗效果有天壤之别。此也正如《灵枢·胀论》:“泻虚补实,神去其室,致邪失正,真不可定,粗之所败,谓之夭命。补虚泻实,神归其室,久塞其空,谓之良工”。2医者个人德与能的综合修养是“治神”的基木功2.1再解“医生”:医生帮助病家扶正祛邪,首先必须做到自身正气充足。医家己身不修,而欲使人不病,难矣。古人云「'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老子F1:“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如何培养正气?唯有尊道贵德,以道修身,以道育德。老子曰:“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

4、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这就是修身的意义。医家不必担心奉献给予会有损失。诚如老子所说「'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石氏数十年如一日投身于针灸临床为针灸事业的推广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所以他得到的各种称号和荣誉也是当之无愧的。艺,能,德此三者,是个人勤奋的结果,不是可以血缘等关系传递继承的。《灵枢·病传》:“道,昭乎其如旦醒,窘乎其如夜瞑,能被而服之,神与俱成,毕将服之,神自得之,生神之理,可著于竹帛,不可传于子孙。”医技方面,医生“治神”不可“粗守形”,而是要精通人体气血运行,诚如《灵枢·本输》中所要求的:“凡刺之

5、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五输之所留,六府之所与合,四时之所出入,五藏之所溜处,阔数之度,浅深之状,高下所主”。医生下针欲得“治神”之效,医者必须通病者神气,居高方可临下,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安其精神,定其意志。正如《灵枢·行针》所说:“百姓之血气各不同形,或神动而气先针行;或气与针相逢;或针已出气独行;或数刺乃知;或发针而气逆;或数刺病益剧,凡此六者,各不同形”。“治神”的关键在于“调神”,使“神”回复。如《素问·调经论篇》所述:“按摩勿释,著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医者“治神”,其综合能力应达到以下要求:(1)医生须明天文、地理、

6、人事、古今。此以《内经》原文证明之:《素问·气交变犬论篇庆“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非夫子孰能言至道欤!《素问·A正神明论》“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吋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得吋而调之。”、“因天之序,盛虚之吋,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2)医生须有仁爱之心。“治神”则是要求医生在治病时,不但要有广博的医学知识和高明的临床操作技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

7、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嫌,怨亲善有,华夷愚痴,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无避险峨,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清·喻嘉言《医门法律·问病论》说:“医,仁术也。”明,龚庭贤《万病冋春、医家病家通病》中更有:“医道,古称仙道也,原为活人。今世之医,多不知此义,每于富者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