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针灸的辨证论治

谈针灸的辨证论治

ID:20445979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0-13

谈针灸的辨证论治  _第1页
谈针灸的辨证论治  _第2页
谈针灸的辨证论治  _第3页
谈针灸的辨证论治  _第4页
资源描述:

《谈针灸的辨证论治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针灸的辨证论治摘要:针灸疗法仅用经络辨证来指导临床是片面的,必须运用中医理论体系,以脏腑辨证为基础,结合经络辨证及其他辨证方法对疾病进行分析归纳,采取相应的针灸治疗方法,扩大针灸疗法的应用范围,提高针灸的临床疗效。关键词:针灸;辨证论治;定性;定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其症状表现是错综复杂的,作为一种治疗方法,针灸仅仅应用经络辨证指导临床是片面的。临床上应该运用中医理论体系,以脏腑辨证为基础,结合经络辨证及其他辨证方法,对疾病进行分析归纳,以区分其病性(寒热虚实等)、确定其病位(表里),为临床治疗提供

2、依据。  1辨证由于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实践基础的不同,临床上存在着众多的辨证方法。目前常用的有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等八种〔1〕。辨证包括定性和定位两个方面。  1.1定性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和方法,但传统的中医辨证论治对于临床诊治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研究病因病机时必须全面掌握症状与体征,了解可能致病的客观因素,对病证的性质进行判断,即:“审证求因”。(1)外感六淫(含内生五邪)引起的主要症状与体征:风:怕风、出汗、痒(咽喉痒、皮肤痒)

3、、游走性疼痛、皮疹、面目浮肿、眩晕、震颤、抽搐、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突然昏倒、脉浮缓或弦。寒:恶寒或畏寒、战栗、无汗、固定性疼痛、面色苍白、手足冰冷、口不渴、喜热饮和热敷、咯稀薄白痰、口泛清水、大便稀薄、舌苔白、脉迟或紧等。湿:头重如裹、肢节酸困、倦怠无力、胸腹痞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口淡乏味、口不渴或渴不欲饮、腹泻、尿少、浮肿、咯痰多、白带多、淋浊、湿疹、疮疡流水、舌苔白腻、舌体胖大、脉滑或濡等。燥:干咳无力或痰中带血、鼻干、咽干、唇燥、口渴、心烦、大便干结、尿少、皮肤干裂、舌质干红、舌苔少或剥

4、脱、脉细数等。火(热):发热、面赤、口苦、口臭、口渴、心烦、喜冷饮和冷敷、咯粘稠黄痰、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谵妄、发狂、舌质红、舌苔黄、脉细数等。暑:参见湿和火(热)部分。(2)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主要症状与体征:气滞:疼痛、闷胀。气滞疼痛的特点为时轻时重、多呈窜痛、部位不固定、往往是胀重于痛、可在温暖之后暂时减轻、并常与精神因素有关。血瘀:疼痛、肿块、出血、瘀斑。血瘀疼痛的特点为疼痛剧烈、多呈刺痛、部位固定拒按、夜间加重。出血呈暗紫色、有血块、面色晦暗、口唇色紫、皮肤干燥无光泽、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涩

5、等。痰饮:主要有恶心呕吐、心悸、眩晕、背冷、胸部痞闷、胁肋胀痛、腹泻、关节痛、皮肤麻木、皮下肿块、癫、狂等。(3)正气不足引起的主要症状与体征:血虚: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舌指甲淡、头发枯落、头晕眼花、手足发麻、舌质淡、脉细无力。阴虚:形体消瘦、口燥咽干、手足心热、午间潮热、颧红盗汗、舌质干红、脉细数。气虚:面色苍白、少气懒言、语气低微、倦怠无力、自汗、活动时诸症加重、身体喜按、舌质淡嫩有齿痕、脉虚无力。阳虚: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除有气虚的症状与体征外,尚有面色滞暗,形寒肢冷,严重时则大汗淋漓、昏迷

6、不醒、四肢厥逆、脉微欲绝。  1.2定位中医学认为,疾病的传变与定位都离不开人体脏腑经络及其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气、血、津液。一般来说,病邪侵犯躯体病位浅者居表,病邪侵犯脏腑而病位深者居里。(1)病位在表表病,一般是指六淫之邪从皮毛、口鼻侵入人体而引起的外感病初起阶段。此外,各种原因引起的经络病也应归属于表病。表病究竟表现在哪一经络,尚需结合经络辨证,寻找在所属经络循行的部位上出现的症状和体征。(2)病位在里里病,表示病变部位在脏腑。主要有:病在心:心悸、心烦、易惊、失眠、多梦、健忘、神昏、

7、谵妄、癫狂、心前区痛、脉律不齐、出汗、口舌生疮、活动不灵等。病在肝:情志忧郁、善太息、易怒、胁肋胀痛、眩晕、耳鸣、耳聋、目赤肿痛、视物不清、月经不调、抽搐、痉挛、震颤、麻木、小腹及阴囊牵引疼痛等。病在脾:脘腹痞闷、厌食呕恶、口淡无味、腹泻、浮肿、白带多、内脏下垂、肌肉萎缩等。病在肺:鼻塞、流涕、咳嗽、咯痰、咯血、胸部闷痛、失音、浮肿等。病在肾:腰痛、腰膝酸软、遗精、阳痿、早泄、性欲异常、早衰、牙齿松动、毛发稀少、生长发育迟缓、智力迟钝、男子精少不育、女子闭经不孕、小便困难或淋漓不尽、夜间多尿、呼吸困

8、难(呼多吸少)、五更泄泻、耳鸣、耳聋等。病在小肠:小腹胀痛、腹泻、小便短赤、排尿涩痛、尿血等。病在胆:胁肋疼痛、口苦、黄疸、寒热往来等。病在胃:胃脘疼痛、口渴、能食、消谷善饥、呃逆、呕吐、嗳气、嗳腐吞酸、便秘、牙龈肿痛等。病在大肠:小腹疼痛、腹泻、便秘等。病在膀胱:尿频、尿急、尿痛、尿血、遗尿等。  2论治2.1治疗原则古人是非常强调针灸的施治原则的,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素问・三部九候论》说:“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等。现分别介绍如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