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修改稿

胡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修改稿

ID:31622015

大小:56.0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6

胡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修改稿_第1页
胡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修改稿_第2页
胡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修改稿_第3页
资源描述:

《胡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修改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修改稿)【概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是在许多疾病基础上,致病因素损伤微血管体系,导致凝血活化,全身微血管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引起以出血及微循环衰竭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DIC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众多疾病复杂病理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其主要基础疾病包插严重感染、恶性肿瘤、病理产科、手术及外伤等。【临床表现】DTC的临床表现因原发病不同而差界较大,但DTC病理生理过程相关的临床表现如下:(一)出血特点为自发性、多部位出血,常见于皮肤、黏膜、伤口及

2、穿刺部位,严重者可发生危及生命的出血。(二)休克或微循环衰竭DIC诱发休克的特点为:不能用原发病解释,顽固不易纠正,早期即出现肾、肺、大脑等器官功能不全。(三)微血管栓塞可发生在浅层的皮肤、消化道粘膜的微血管,但较少出现局部坏死和溃疡。发生于器官的微血管栓塞其临床表现各异,可表现为顽固性的休克、呼吸衰竭、意识障碍、颅内高压和肾功能衰竭等,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四)微血管病性溶血较少发生,贫血程度与出血量不成比例,偶见皮肤、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DIG的实验室检查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反映凝血因子消耗的证据,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酶吋间(APTT)、纤维

3、蛋白原浓度及血小板计数,二是反映纤溶系统活化的证据,包括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3P试验。【诊断】DIC必须存在基础疾病,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才能作出正确诊断。由于DIC是一个复杂和动态的病理变化过程,不能仅依靠单一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及一次检查结果作出结论,需强调综合分析和动态监测。一般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1)存在易引起D1C的基础疾病。(2)有下列一项以上临床表现:①多发性出血倾向;②不易用原发病解释的微循环衰竭或休克;③多发性微血管栓塞的症状、体征。2.实验检查指标同时有下列三项以上异常①血小板<100X10%或进行性下降。②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1.5g/

4、L或进行性下降,或〉4g/Lo③3血浆FDP>20mg/L,或D-二聚体水平升高或阳性,或3P试验阳性。④PT缩短或延长3秒以上,或APTT缩短或延长10秒以上。目前国际血栓和止血协会(ISTH)使用DIC的积分系统进行诊断,国内也正在开展相关探索。【治疗】DIC治疗原则:目前的观点认为,原发病的治疗是终止DIC病理过程的最为关键和根本的治疗措施。在某些情况下,凡是病因能迅速去除或控制的DIC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往往能自行纠正。但多数情况下,相应的治疗,特别是纠正凝血功能紊乱的治疗是缓解疾病的重要措施。DIC的主要治疗措施:①去除诱因;②抗凝治疗;③替代治疗;④其他治疗。(一)治疗

5、基础疾病及去除诱因根据基础疾病分别釆取控制感染、治疗肿瘤、病理产科及外伤等措施。是终止DIG病理过程的最为关键和根本的治疗措施。(二)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的目的是阻止凝血过度活化、重建凝血-抗凝平衡、中断DTC病理过程。一般认为,DTC的抗凝治疗应在处理基础疾病的前提下,与凝血因子补充同步进行。临床上常用的抗凝药物为肝素,主要包括普通肝素和低分子量肝素。1.使用方法普通肝素:一般不超过12500U/天,每6小时用量不超过2500U,静脉或皮下注射,根据病情决定疗程,一般连用3〜5天。低分子量肝素:剂量为3000〜5000U/天,皮下注射,根据病情决定疗程,一般连用3〜5天。2.适应症

6、与禁忌症适应症:①DIC早期(高凝期);②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呈进行性下降,微血管栓塞表现(如器官功能衰竭)明显之患者;③消耗性低凝期但病因短期内不能祛除者,在补充凝血因子情况下使用;④除外原发病因素,顽固性休克不能纠正者。禁忌症:①手术后或损伤创面未经良好止血者;②近期有严重的活动性出血;③蛇毒所致DIC;④严重凝血因子缺乏及明显纤溶亢进。3.监测普通肝素使用的血液学监测最常用者为APTT,肝素治疗使其延长为正常值的1.5〜2.0倍时即为合适剂量。普通肝素过量可用鱼精蛋白中和,鱼精蛋白lmg可中和肝素100U。低分子肝素常规剂量下无需严格血液学监测。(三)替代治疗替代治疗以控制出血

7、风险和临床活动性出血为目的。适用于有明显血小板或凝血因子减少证据且已进行病因及抗凝治疗、DIC未能得到良好控制、有明显出血表现者。1•新鲜冷冻血浆等血液制品每次10〜15ml/kg,也可使用冷沉淀。纤维蛋白原水平较低时,可输入纤维蛋白原:首次剂量2.0〜4.0g,静脉滴注。24小时内给予8・0〜12・0g,可使血浆纤维蛋白原升至1.Og/Lo2.血小板悬液未出血的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20X107L,或者存在活动性出血且血小板计数低于50X107L的DIC患者,需紧急输入血小板悬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