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607689
大小:6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5
《语文中考文言文(文言文理解、辨析词义3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C——文言文理解、辨析词义专题导入(笑一笑)(5分钟)下面两段文字,讲的是什么呢?(一)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簇在膜内者须亟治。”医曰:“此外科事,不意并责我⑾。”(二)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用趣味文言文开场,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即可)知识典例(下面可是黄金部分哦!)(20分钟)【基本要求】1、能依据语言环境确定并解释常见实词的含义。2、了解词类活用、通假等现象。3、了解常用
2、虚词的含义或作用。【学习引导】1、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古代的词义,有些是直到今天没有变化的,例如“人”“手”“大”“小”“飞”等,有些则起了变化的,或词义扩大,或词义缩小,或词义转移。如果依照现代汉语来理解,那就可能闹出笑话。如,“涕”古代指“眼泪;“臭”古代是气味的意思,包括好闻的香味;“江”“河”,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等等不同的解释。我们读文言诗文,不怕陌生的字,而怕熟字。对于陌生的字,我们可以查字典来解决;至于熟字,我们就容易忽略过去,似懂非懂,容易弄错。比如古人所谓“去”,指的是离开某一个地方或某人,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乃记之而去”的“去”意思就是“离开”。2、依据语境确
3、定实词意思。要确定词义,必须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文言文中的实词大多有几个义项。如“生”,常见义项有:(1)草木生长,长出,如“多松,生石罅”(《登泰山记》);(2)生活、生计,如“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3)对读书人的称呼,如“生固幸而遇予乎”(《黄生借书说》)。在文言诗文中,有许多名词一直沿用至今,它们主要出现在成语和书面语中,成为现代汉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积累一定数量的成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词语。这里以《桃花源记》为例:缘(沿着,顺着)溪行——“缘木求鱼”;落英(花)缤纷——成语“落英缤纷”出于此,意为落花繁多。欲穷(尽)其林——“无穷无尽”,“理屈词穷”;豁(开阔)然开朗—
4、—豁达大度“日暮途穷”;悉(尽、全)如外人——“悉心照料”,“悉数捐赠”;并怡然自乐——怡然,形容喜悦。如“怡然自得”;停数日,辞(告别)去——“告辞”,“辞岁”等等。在确定、解释词义时还要注意实词的活用现象和古字的通假现象。如“亲贤臣,远小人”中的“亲”和“远”,本是形容词,但在句中的功能则是动词,解释时就应用现代汉语中的动词“亲近”、“远离”(也可理解为“使……亲”,“使……远”);又如“斗折蛇行”(《小石潭记》)中的“斗”和“蛇”本是名词,在句中显然是表形状的状语,解释时就要表现状语的特点,用“像北斗一样……”,“像蛇一样……”的形式来表述。通假现象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如“明日,徐公
5、来,孰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孰”,是“熟”的通假字,应从“熟”的义项中找到相应的解释“仔细”。要能够根据语言环境确定义项,其基础是实词的积累,《课程标准》要求有150个字左右的积累量,而这150个实词的积累与对课文内容的识记、熟读是密切相关的,到了一定阶段,还应进行必要的梳理,尤其是可以对初中课文中那些具有生命力的词句作一番梳理,把握它们的解释和用法。只有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3、了解虚词的含义或作用。文言虚词的使用十分频繁,但初中课文中涉及的常用虚词并不多,大致有“而”、“其”、“虽”、“为”、“焉”、“于”、“与”“以”、“之”等,因此初中阶段只要重点了解部分虚词的含义
6、或作用就可以了。可以分两种情况:一是能用相应的现代汉语来解释的,如“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于”与“能谤讥于市朝”(同前)中的“于”,就分别解释为“对”、“在”;二是不必用现代汉语来解释的,如“夫”、“而”等,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中的“夫”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而”就不必作具体解释。文言虚词含义或作用的了解,不必死记硬背,主要还是要有一定的文言阅读量,产生一定的语感,在解释句子的时候,能找得到有关的现代汉语词语,使句子的解释正确、通顺。【能力聚焦】例1:用现代汉语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2)顾野有麦
7、场(《狼》)(3)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三个句子都有“顾”一词。第一句“顾”的宾语是“臣”,可推断其词义是“拜访”“访问”;第二句“顾”的宾语是“麦场”,可推断其词义是“看”“看见”;第三句“顾”作“不如”的修饰语,可推断其词义是“反而”。语言环境中的相关词语不同,词义也不同。例2:用现代汉语解释句中加点词语(1)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2)臣本布衣(《出师表》)在文言诗文中,有许多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