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16458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以“评”为引领,展开学程深度对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评”为引领,展开学程深度对话 【摘要】“学导课堂”以评价引领为学生的学习护航,让课堂成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进行互动反馈、答疑解惑、知识运用的学堂。评价引领与有效预学、板块展示、练习提升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评价价值上可以分为内省式评价、互助式评价和引导式评价,从评价主体上可以分为自我对话式评价、生生对话式评价和师生对话式评价。 【关键词】“学导课堂”;评价引领;评价方式;深度对话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6-0014-02 【作者简介】王兆正
2、,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洋学校(江苏苏州,215028),高级教师,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 根据学习的课程,立足学习的历程,“学导课堂”以有效预学、板块展示、练习提升为要素和主线,以评价引领为学生的学习护航。“学导课堂”中的引领式评价,不只来自教师,还来自学生与同伴、教材和自我的对话,课堂成为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进行互动反馈、答疑解惑、知识运用的学堂,这种多元、合作、反思和开放的学习形态,让“学导课堂”得到深度推进,迸发出无限活力与智慧。 一、预中有“评”,梳理和诊断学习困惑5 学习活动不仅发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还
3、发生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自我之间。要进行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学生必然是作为一个有准备的人进入课堂,他不单单是学习的接受者,还必须作为学习的观察者和评价者。 作为观察者和评价者,学生首先要认识自我的学习活动。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这种诱导和唤醒,体现在预学单中对评价的孕伏。 如教学苏教版三下《年、月、日》,教师这样设计预学单: 我的问题:2009年全年是不是365天? 我的方法:方法一:方法二: 方法三:方法四:
4、 我的发现: 我的困惑: 上述预学单,以核心问题为抓手,问题集中而又涵盖相关知识点。学生在填写“我的发现”和“我的困惑”时,必然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梳理和自我诊断,我们称之为内省式评价,也叫自我对话式评价。这样的学习,学生在课堂交流中,不用亦步亦趋地跟在教师后面,不会盲人摸象般漫无目的地消磨掉热情,而能有的放矢,带着发现交流,带着困惑发问,学有目标,也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5 一些教师反映,学生对预学作业完成得非常肤浅,无法形成深刻的交流。问题出在哪里?主要在于学生缺乏独立研究学习的能力,
5、且没有适应这种学习方式。教师要做的就是给学生提供帮助,帮助学生预学,并对预学的效果进行评价:我掌握了什么?有什么好办法?我还有什么困难?问题在哪里? 这样,在学习历程的第一步,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评价和反思,有利于他们形成一定的元认知能力。同时,学生这种自我对话式、内省式评价,也为课堂发生深度的对话奠定了可能。 二、展中有“评”,披露和解决相异构想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学生简单地输入、储存信息,而是主动地将原有经验和新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批判、选择以及重组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自主修正、重组知识后,
6、往往会派生出形形色色的偏离科学概念的相异构想,且新知识与旧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与原有的思维方式相互混杂。 板块展示为相异构想的披露提供了平台。更为重要的是,相异构想的披露必然导致学生的认知碰撞,进而使其产生纠正相异构想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客观地认识同伴的思维价值,敏锐地发现同伴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并自主反思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形成更加客观的认识。这种评价方式,我们称为互助式评价,也叫生生对话式评价。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进退有度,在必要时给予学生引导。如双方无法说服对方而讨论又偏离主题时应及时终止讨论,讨论
7、问题无序或模糊时应及时明晰,问题没有阐述透彻时应及时点拨,问题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时应及时补充。此时,教师犹如裁判,既不能干扰比赛,又要让比赛有序进行。 为了保障评价的有效性,可以设计一些话语系统。比如,展示组可以这样表述:(1)下面请听我们小组汇报……(2)我的方法是……5(3)谁有疑问或补充?(4)谁来评价我们组?(5)谢谢大家,我们小组汇报完毕。其他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发言需要提出:(1)我有疑问……(2)我有补充……(3)我有夸奖……(4)我有提醒……针对其他学生的评价,展示组可以这样回应:(1)谢谢你的表扬
8、。(2)我接受你的意见,谢谢你。(3)我不同意你的想法,我是这样想的……这样,形成一定的课堂规则,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实施互助式评价。 例如:教学苏教版五上《用字母表示数》,预学单中提出:围一个三角形用三根小棒,围两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如图1)围三个三角形呢?照这样围下去,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填表回答。展示时,学生出现了两种情况: 教师针对学生不同的理解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