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15686
大小:11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12
《基于“定向重构”的化学复习模式探索与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定向重构”的化学复习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设计化学复习课,成了许多化学教师进行复习课教学的瓶颈。定向重构,是基于建构理论,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新颖的情境创设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而进行有效的、有预设的重新建构。文章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中的酸碱盐复习课设计为例,对“定向重构”的化学复习模式做了初步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化学复习课;定向重构;复习过程;复习模式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11-0030-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11.011
2、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复习是学习之母”,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复习环节起着巩固知识、总结方法、提升素养的重要作用。但是,笔者观察到很多化学复习课存在着以下现象:一是教学模式呆板,只注重做题和讲题,学生缺少兴趣和热情;二是复习内容太过肤浅和零乱,缺少深度探究和层次感;三是课堂随意性强,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四是学生没有自主学习和探究实验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得不到体现,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得不到提升等。如何突破化学复习课的设计难题?笔者结合一线教学做了初步的探索。 一、“定向重构”的提出和概述 所谓“定向”,源于生物学中的“定向培育”9,是指有
3、一定的方向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重构”,是指学生复习方式的改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定向重构”的复习模式中师生主要的活动及目标见图1所示。该复习模式的重要特征是从化学情境和实验的创新;从化学知识和问题的整合;从化学思维和方法的总结;从化学能力和素养的提升等等方面进行有选择、有意向的重组和建构。 二、定向重构对化学复习的作用 1.激发兴趣,点燃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认知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由内到外的认知过程,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是持续学习的动力所在。笔者开展了两个平行班不同教学模式的对比调查,见表1所示。 与传统复习课相比,定向重构的复习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学生
4、在课堂里主动参与率很高,思维积极,充满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授课片段)设计情境 (导入)同学们,我们经过不到一年的学习,你们一定感悟到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把视角投向大家熟悉的美食――松花蛋。 (教师展示)展示几个松花蛋并当场剥开一个松花蛋,再展示。 (提问)你们知道松花蛋是怎么腌制而成的吗?松花蛋在食用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活动)查阅资料,组内交流讨论,回答问题。9 这种复习模式不是酸碱盐知识的复述和再现,而是通过有关松花蛋的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解决非常想知道的生活问题,使得学生有很大的兴趣参与探究和讨论。可以看出,定向重构
5、的复习模式能借助新颖的问题或情境引发学生去思考,从而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再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最终解决问题;并对过程中方法和思维的归纳总结,使得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事实证明这种复习课的模式能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点燃了学生心中那团求知之火,从而使得复习课效率的提高成为可能。 2.定向整合,建构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目标不只是掌握知识,而是理解知识点的内涵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建立体系。所以,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理解知识―研究联系―整合重组―建立网络―构成体系―实践应用―反思提高,
6、从而实现螺旋上升的学习路径。传统的复习模式重视知识点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学生并没有从认知上理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只停留在同一水平面,复习提升的效果不明显。定向重构模式更注重知识的联系和重组,呈现出立体式的学习状态,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认知上架起了由知识点到知识面,由知识面到知识体系的桥梁,从而建立多维度的立体知识体系,能很好提升学生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等能力。 (授课片段)整合知识 (学生交流展示)家庭腌制松花蛋的原料中主要有:纯碱、食盐、生石灰、草木灰、水等等物质。 (提问)你们能写出这些物质的化学式吗?其中哪些是酸、碱、盐和氧
7、化物?它们混合以后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其中哪些是复分解反应?9 (追问1)你能用思维导图的方法画出酸、碱、盐和氧化物等物质之间的联系吗?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展示交流―归纳总结酸碱盐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本质 (追问2)混合以后溶液呈酸性、中性还是碱性?混合以后溶液中有哪些溶质?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合作探究―得出结论。 (追问3)你能从化学的视角归纳解决这类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吗? (学生总结)反应后物质成分的确定,不仅需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有无反应物剩余。 定向整合知识的过程中,并不是随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