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校园”的理念重构与实践探索

“幸福校园”的理念重构与实践探索

ID:9665404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5-05

“幸福校园”的理念重构与实践探索_第1页
“幸福校园”的理念重构与实践探索_第2页
“幸福校园”的理念重构与实践探索_第3页
“幸福校园”的理念重构与实践探索_第4页
资源描述:

《“幸福校园”的理念重构与实践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幸福校园”的理念重构与实践探索中图分类号:G459文献标识码:A:1004-633X(2011)11-0000-00当前,“幸福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讨论的热点话题,甚至少数“幸福教育”的实体范畴也日渐形成。然而,在高校校园这个特定的“场域”,“教育究竟促进怎样的幸福以及能够为人的幸福提供什么的问题是不明的。”[1]高校校园既是师生教学的共同体,也是师生生活的共同体。“幸福教育”必须扎根于师生校园生活的现实土壤,关注并致力于塑造感受、分享、追寻幸福的人。当我们以“幸福教育”的视角对当前高校校园生活进

2、行审视时,关于“幸福校园”的理念重构便成为了我们的应有使命和现实课题。一、幸福:人类千年的伦理命题自人类文明形成以来,幸福就是人类孜孜追求的一个人生境界。因此,幸福是一个伦理学范畴的命题。伦理学意义上的幸福,是指人在创造生活条件的社会实践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个人、集体乃至人类的目标、理想和正义公益之事业的实现而得到人格上的满足。翻开中外历史,先哲们追寻幸福的履迹坚深可辨。有人认为,幸福是享有人生重大快乐和免除人生重大痛苦,是人生重大需要、欲望、目的的肯定方面得到实现和否定方面得以避免,是人生发展达到某种完满

3、和免除严重损害的心理体验。也有人认为,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总体而言,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不外乎两种路径:一是把幸福理解为快乐;一是把幸福理解为德性。但是,这两种理解的都有片面之嫌,主要缺陷在于或是单纯地从个人的感官欲望出发,或是单纯地从社会稳定的需要出发,忽略了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我们汲取“快乐论”、“满足论”、“意义论”等幸福观的合理因素,对幸福重新作了如下规定:幸福就是人由生存需要得到适度的满足、发展需要

4、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并不断追求进一步满足所产生的对人生总体上感到满意的愉悦状态。简而言之,是达到生存和发展的某种完满的心理体验。这一幸福的规定蕴含了四个层面的内涵。一是物质层面:幸福生活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生存需要的满足、基本权利的保障、以及健全健康的身体,这是体面尊严幸福生活的基石。二是制度层面:社会、组织等对个体人格尊严的维护和自我价值的认可,组织的归属感、职业的成就感以及发展需要的满足感等。三是心理层面:心理的和谐与精神的自由愉悦等。四是伦理层面:幸福是灵魂合乎德性的活动,是美德在生活中实践的结果。德性

5、对于幸福的作用,就是在于引导人们在趋利避害的人性基础上怎样追求幸福,获得幸福。因此,幸福生活还依赖于能够帮助我们获得幸福的行动,依赖于我们在工作中采取的态度和方式,依赖于我们内在的道德品格。由此,幸福的特征主要包括:幸福总是既基于个体又依存于社会;幸福是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得到满足时的和谐感,是人身心健康和谐、人格充盈完满的状态;幸福是生活自给自足的目的,是生活的终极性、动力性、意义性所在;幸福的生活是合乎德性的生活。二、“幸福校园”:“幸福教育”的时代理念当“幸福教育”日渐成为时代理念,“幸福校园”的理

6、念重构和实践探索问题就呼之欲出了。这里讨论的高校校园,既有别于中小学教育和幼儿教育的校园,也区别于高校校园之外的各类社会教育机构,更有别于教育系统以外的其他部门和单位。高校校园包括校园环境、校园师生、校园管理、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基本元素。事实上,受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冲击,当前许多高校校园是远离了幸福的“失乐园”。有调查显示,教育工的心理疾病、工作焦虑、职业倦怠等指数均居各行业前列。随着日渐恶化的师生关系、不合理的家长期望、功利化的评价制度以及组织管理的缺陷等冲突和矛盾的加剧,高校教师往往因为心理压力剧增而容

7、易产生职业倦怠,最终导致幸福感失落。由于校园生活不仅在教师整个生命历程中占有着大额比重,而且伴随着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因此,如果教师在校园生活中体验不到幸福,那么整个人生的幸福又从何谈起。从大学生来看,枯燥的理论学习、繁杂的实验实训、复杂的情感问题、功利的人际关系、严峻的就业形势、多元的思想冲击、网络社会的虚拟诱惑,几乎占据了校园生活的主体,支配着大学生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蔚然形成当下高校校园的“欲望文化”。不少大学生都是被动地将自己的幸福寄望于将来,已然忘却活在当下。让师生幸福是至高的教育价值。“幸福校园

8、”的关切不能只立足于纯粹意义上的批判,而应是理念的重构和实践的探索。何谓“幸福校园”?“幸福校园”是指高校师生员工学习工作生活的环境和条件,能够带给广大师生员工一种物质上的满足感,一种精神上的愉悦感和一种心理体验上的幸福感。在精神层面,表现为思想自由、管理民主、崇尚科学、人际和谐;在物质层面,表现为环境优美、条件优越、待遇较好、发展有利,等等。在心理层面,广大师生员工对所在高校的现状和发展有着强烈的自豪感和饱满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