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510936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浅谈文言文教学的几个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文言文教学的几个思路 作为教师,怎样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们穿越千年历史的尘埃,走近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感受先哲智慧的光芒呢?我认为文言文教学要有“山的沉稳”和“水的灵动”。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与实践。 一、“授人以渔”,重视积累 语文学习贵在积累,文言文学习尤其离不开积累。只有过了语言关,我们才能顺利地穿越历史,与古人先哲无障碍沟通,引起共鸣,更接近于他们的思想精髓。因此,文言文教学要实在、要沉稳。 有些教师也确实教得很“实”,由于初中课内文言文不多,篇幅也不长,所以,为了追求所谓的高分数,他们让学生背诵默写全文的翻译,如同背一篇现代文一般,老师教得很累,学
2、生背得也很辛苦,可是一到课外文言文,学生又看不懂了,这难道也算积累吗?陶行知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应该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少教知识多授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实现自我发展。文言文教学中我会通过一篇篇课文告诉学生翻译的规则、积累总结的方法,结合课文中出现的句子归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讲解时与前文、已有知识联系是极好的办法。 如讲《桃花源记》中“缘溪行”的“缘”字,解释为“沿着”,我会联系《于园》“缘坡植牡丹、芍药”,成语“缘木求鱼”,学生就印象深刻,讲“一鼓作气”的“鼓”字的词类活用,我会联系“鞭数十”“蹄之”4,都是名词做动词
3、,我希望通过各种的比较,帮助孩子们建立自己的文言系统,而学生常常能从新知识中找到旧知识的影子,因此也总有发现的喜悦和故友重逢般的亲切感,教会学生积累、归纳知识,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知识迁移,举一反三,才能让文言文学习的大树枝繁叶茂。孩子们才可以有自己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去感受先哲的智慧。 二、巧设情境,激发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快乐地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森林呼吸清新空气,倾听鸟语花香,欣赏洒落在地的如水的月色。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运用描绘或其他形象化手段,把
4、某种情形、状态或景象表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创新思维。我在教《论语》时很担心因为孔子的年代有些久远,学生会产生疏离感,因此,为了让学生走近孔子,我设计了对话表演的环节:“《论语》记载的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但书中大多只有孔子的语言,你们能否根据孔子的话设计弟子的问话,还原当时的场景呢,要求合情合理,可加入适当的动作和表情,四人为一小组,每组选一则。”学生兴趣盎然,课堂立刻生动活泼起来,不少同学强烈要求上台表演,《论语八则》的教学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学生的表演让我感受到他们学习的热情,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我还趁机给他们介绍《百家讲坛》的《于丹心得》,建议
5、他们去看,去获得更多的人生智慧。我希望通过课堂激发孩子们对古文阅读的兴趣,为他们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看到更美的风景。4 三、调动感官,悟出情感 语文不是无情物,语文是情感最丰富的学科,透过语言文字符号,我们能够挖掘出丰富的内涵,体验到浓浓的情感,想象出多彩的画面。这是语文学科最独特的地方,也是最能收获幸福感的地方,教师要以敏锐的目光抓取那些能突现文章思想情感的文字,引导学生打开感官、身临其境地体验,设身处地地感悟,实现与作者、与文本的共鸣,文言文教学更需如此。 在教学《于园》一文时,为了让学生在水阁处体会作者的自然之趣,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想像你现在就坐在水阁中
6、,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学生说:“我看到满目苍翠,郁郁葱葱的草木,听到了鸟儿欢快悦耳的鸣叫声”,那个学生说:“我看到了水阁下清澈见底的河水,鱼儿在水中自由地来去”,又一个学生说:“我听到了潺潺的流水声,与鸟儿的歌声相映成趣,似乎还有微风拂过,太舒服了”。我趁机追问:“你在水阁又有怎样的感受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感觉这里很幽静”“仿佛在深山密林中一般”“充满了诗情画意”“惬意极了,让人心旷神怡”“似乎不是在一座园林中,而是在真正的大自然中了”,到这里,我知道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作者游园时的自然之趣,立刻做小结。我相信此时的“水阁”在孩子
7、们心中已不再是两个干巴巴的文字符号,而是一处幽美的景致,“自然之趣”这个短语也不再是空洞的、苍白的,而是一幅有声有色有味的流动画卷,孩子们在这次神游中体会了作者的感受,获得了审美情趣。4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激发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认知特征,引导学生在“言”上重积累、重归纳,学得“沉稳”。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挖掘文章中蕴藏的美和哲思,去欣赏“文”,品得“灵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走近古文、亲近古文,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独特魅力。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