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公开课,请回归“原生态”

语文公开课,请回归“原生态”

ID:31507190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语文公开课,请回归“原生态”_第1页
语文公开课,请回归“原生态”_第2页
语文公开课,请回归“原生态”_第3页
语文公开课,请回归“原生态”_第4页
语文公开课,请回归“原生态”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公开课,请回归“原生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公开课,请回归“原生态”  一、正确认识公开课:呼唤回归“原生态”的语文课堂  一些老师一提起上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就会想到要充分调用自己的表演才能,要使用最先进的教学设备,尤其要强调使用当下最时兴的多媒体。笔者在这里并非一概否定多媒体的独特功效,笔者的观点是:常态下的语文课运用教学手段,关键要看当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是否需要,用这些教学手段是否实用有效。  笔者认为,公开课,尤其是学校举办教学开放日的推荐课、教研室举办的学科研讨课等,即笔者所提出的“非比赛性质”的公开课,更不应该准备成“表演课”。表演课经过了浓妆艳抹,已经是一节非常态的教学课了。笔者私下认为,

2、这种课大大失去了同行之间的科研价值和借鉴价值,远远脱离了教学实际。  诚然,公开课与常态课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反复演练后所展示的公开课、观摩课,必然是具有表演性的,因为它有众多的观众。讲课教师在这个特定的情境中,不可避免地成为表演者。而且,那个拿着麦克的执教者,他的行为绝非是个人行为,他的背后有一个团队。他在进入中间这个小小的区域――他的舞台之前,是经过长时间的排练的,他的课程设计是精心策划的,并且是被他身边的同事以及专家多次讨论、反复推敲、反复修改过的。公开课从其意义上来讲,必然具有一定的表演性质。笔者所强调的,是公开课不能表演过度,以致于成为了“作秀”5。上公开课如果等

3、同于表演课,实为不妥。  所谓“原生态”的语文公开课,并不是说什么准备都不做,就完全像平常上语文课那样,把最原汁原味的课堂呈现给各位同行。那样就太儿戏,太敷衍了。公开课跟平常的课堂还是有区别的。笔者认为,一般的非国家级、省级比赛的公开课,不必过度准备,把握住基本要求准备即可。公开课一般有几个要求:公开课应该是一节完整的课,必须有头有尾,教学过程需完整;教学目标必须明确合理,40分钟时长的教学重难点突出。笔者所谓的“原生态”,旨在去掉过多的准备,尤其是学生准备,以免公开课变味成了公开的表演和作秀,失去教研意义。  二、公开课如何接地气  1.教学态度上:不忘初心,放下荣辱,

4、投入上课。既然用心准备了,就放下荣辱观,抱着真诚地与同行交流、学习的态度,全力以赴上好这一节课。  2.教学目标设计上:必须牢牢地以《课程标准》为规范,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务实、合理,不宜过于追求高大上,因为过于高大上的教学目标容易落空,40分钟内如果无法达成教学目标,那一节公开课必然宣告失败。教学目标都没有实现,这节课不是失败了吗?笔者认为,公开课有一点必须做到位,就是“一节公开课必须有亮点”,也就是这一节课必须有“制高点”。这就要求教学目标必须合理,在此基础上设计“制高点”。5  3.教学手段运用上:恰当使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如果只追求背景的华丽、好看,就是本末倒置了,其

5、实,课件的背景不是重点,不必追求花哨。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课件的制作,课件脉络清晰,重难点突出,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过程的开展即可。笔者认为,课件大可白底黑字为主,如非必要,不必华丽花哨,以免喧宾夺主。  今天,我们几乎离不开图画了,它日甚一日地占领着课堂的空间。多媒体教学,在并不长的时间内,成为几乎所有语文教师驾驭自如的教学手段。特别是那些被精心设计的观摩课,没有图画的相助,似乎那课就上不成了。这些年,我们看到了粉笔、板书被冷落,溢光流彩的幕布成为课堂的新贵。其实,只有当图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语言文字、帮助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时候,它才值得引入语文课堂。  笔者以为,

6、画面恰到好处即可,华丽背景大可删除,以免本末倒置,使学生的注意力去了无关紧要的背景或图画上。  4.教学方式上:不一定非要小组合作,有时候个人思考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笔者以为,教学方式不必刻意“追求表面”。很多教师以为,只要改变了以前的“满堂灌”模式,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多让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尽量少说,学生多合作多讨论,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了,这是对教学民主的误读,是把教学形式上表面的热闹硬套上“符合先进的现代化的教学理念”的标签,实则流于形式。表面上看这节课师生教与学其乐融融,学生表现积极,课堂气氛热烈,然而,热闹过后,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什么,教学的三维目标无

7、奈落空。5  5.教学环节安排上:课堂不应一味追求热闹,不能为了热闹而热闹。如:笔者第一次上《碗花糕》的时候,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大家踊跃发言,课堂效果较好。但经过几年的锤炼后,笔者再上这篇文章,就领悟到,在最后,嫂子去世后,我凭碗寄意,怀念嫂子,这个时候,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种深情时,感情基调应该更沉稳一点、庄重一点,而不是完全沉浸在思念的激动之中,这样的情感引导更准确、更到位,因为此时,要让学生品读的是如妈妈一般的嫂子去世了,我再也吃不上她为我做的碗花糕,再也感受不到她那如母亲一般的深爱了,内心充满了难过和悲伤。  6.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