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原生态及回归

语文教学的原生态及回归

ID:31414400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9

语文教学的原生态及回归_第1页
语文教学的原生态及回归_第2页
语文教学的原生态及回归_第3页
语文教学的原生态及回归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的原生态及回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的原生态及回归  原生态的语文教学是遵循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和母语教育的基本规律,目的指向母语教育基本任务的语文活动。它是师生的生命自由、自然绽放的活动,是一种没有刻意做作的、率性而行的生态过程。原生态的语文教学,也许没有华丽的设计,也许没有热闹的场面,然而却流淌着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美,它以其清爽、自然的特质,千百年来经久不衰,令当代那些充斥着时尚元素的语文课堂黯然失色。  一、原生态语文教学的特征  1.原生态语文教学是一种尊重学生的语文生命过程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至真、至善的人,语文教学如果离开了育人的目标也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制高点。教学中,学生并非是单向接受知识的“容

2、器”,而是充满活力的生命体。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就应放弃教师高高在上的权威,倡导师生之间的平等与和谐,建立起尊重、合作、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过程的成功与喜悦。如果教师总是信奉师道尊严,将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恐怕“要塑就学生独立的人格和做人的态度”只能是一句空话了。  2.原生态的语文教学是一种自主、合作的学习生态4  课程标准倡导采用自主、快乐的学习方式,这是语文教学的一次革命。汉语言文字极具个性、最富表现力,其整体性、形象性以及表意的丰富性等语言特征是世界上所独有的,所以必须遵循母语教育的规律,彻底改变过去肢解语言

3、、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感染、强调感悟,使学生在诵读、感悟、体味、咏叹中,欣赏汉字的形体美、汉语的音韵美,感受意境的浸染、情感的熏陶,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当然,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状态,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绝对自由的“原生态”,而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有选择、有甄别地获取知识和信息,并逐步形成属于学生各自独特而有效的学习方式。  3.原生态的语文教学是一种和谐、激赏的师生互动  现代对话理论认为,阅读教学是师生以文本为介质的和谐对话,对话中要充满着快乐、和谐的情境;师生互动中要充满着激励、欣赏。这种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首先要实

4、现从知识的传授者到学习的促进者的角色转变,要善于营造和谐、激赏的课堂互动氛围。尤其是课堂互动中的激赏行为,它是师生互动中的互相鼓励、互相促进,学生因得到教师的肯定性评价而对学习更加自信,从而获得不竭的动力;教师因为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与敬佩而更加情绪高涨、信心百倍。  二、原生态语文教学的回归方向  1.向自然、真实回归  当前,不少教师常常追着各种“先进”理念跑,以为教学形式千奇百怪就是好。什么课本剧表演、才艺展示、分角色朗读……4这些花拳绣腿的教学形式其实不一定就适合中学生的思维、心智、习惯,他们最不需要的就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无效的折腾。有专家提出,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流于形

5、式、故弄玄虚的课不是好课,适合学生、真实自然的课才是好课。  2.向绿色、宁静回归  有的教师对多媒体总是情有独钟,好像没有多媒体,课堂就没有了灵魂,其实这些媒体视听刺激只对小学和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有效,随着学生身心及学习能力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不仅会失去原有的优势,相反还会干扰学生对文本精细化解读,制约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水平的拓展,浪费了课堂的宝贵时间。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应少用多媒体这块“遮羞布”来掩盖教师的教学缺陷,而应把“文本解读”当作教学的灵魂,引导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解读文本,用独具的慧眼去认识社会,用深刻的心灵去书写生活;语文教学在静静地阅读、默默地观察、淡淡地描

6、画中穿行,才能真正找回绿色而宁静的家园。  3.向深刻、厚重回归4  中学课程标准各个版本教材的内容都涉及古今中外的经典名篇,读起来需要学生把心沉淀下来,和主人公及作者进行超越时空的心灵对话。特别是教材新选入的一些哲学大家撰写的哲理性、逻辑性很强的篇目,更需要学生花费很多的时间去查阅资料、链接文本,这样才能更好地走进作者的思想空间,进而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构建自己深刻而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思想体系。事实上,我们的语文课常常忽视对深刻与厚重的探寻,很少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讨论问题也是浅尝辄止,对文本的解读肤浅而浮躁。而要让学生学得深入而透彻,课堂就必须真正地还给学生。在引导学生解读文

7、本、课堂讨论时,要给他们充足的阅读思考时间,并充分有效地支配好时间;要耐心地等待、要让绝大多数人都讨论得似乎明白的时候再进行小范围的提问和交流。这样,讨论的过程才更有效,学的结果才更深刻。正如全国特级教师、语文教育专家程翔所言:“课堂提问和讨论决不要流于形式,它不是做给人看的,学生有没有深刻的认知和心灵的震颤才是最好的检验。”  4.向超越、智慧回归  我们曾经对下课铃声响起而一节课正好上完赞不绝口,曾经为环环相扣、水到渠成而热烈喝彩,曾经为学生的对答如流赞叹不已。的确,课堂表面上很生动,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