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55446510
大小:35.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5-13
《语文(心得)之课堂实效期待原生态小学语文课的回归.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语文论文之课堂实效期待原生态小学语文课的回归 作者:李多爱磐安县维新乡中心小学 【内容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课堂呈现出一派“迷人的景观”:千姿百态的情境创设,千锤百炼的小组合作,百花齐放的探究活动,百家争鸣的评价方式……如此的课堂教学,异彩纷呈,极具观赏性。透过表面的“浮华”,审视这些花样百出、热闹非凡的场面,我们感到,有许多教师(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常常由于认识的不清晰和理解的不深入,盲目跟风,追求时髦,致使课堂教学出现了虚假的繁荣――有“形”无“实”、喧“宾”夺“主”、以“繁”代“简”、以“假”乱“真”的现象时有发生
2、,致使我们无法领略到课堂真实有效的风采。课堂实效期待小学原生态语文课的回归。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原生态真实 简约 实效 反思时下教学种种不足,我们发现教学要让学生受益,就应像深耕的犁,劈山的斧那样实实在在地回归原生态教学。依据平时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回归原生态的课堂,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应提倡三字经——“真实”、“简约”、“实效”。 一、语文课还语文本色——真实 我们的语文课堂首先应该是一个“求真”的课堂,“真”如“清水芙蓉,天然雕饰”,因此,语文教学宜真不宜假。 让我们走进于永正老师“朴实清新,本色天然”的课例。 《秋天的怀
3、念》教学简案 ——江苏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主任 于永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老师指导下,抓住关键词语品读母亲,体会母爱。品读作者,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朗读,读中品味——品味母爱。 教学时间:两教时 教学流程: 1、了解预习情况。 (1)对课题的解读。 (2)检查生字词(读生字,理解“诀别”,指导“捶”字的写法)。 (3)指名读全文。 2、老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听:句号和段与段之间的停顿;怎样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课文中人物说话时的不同语气的。 3、学生
4、练习朗读。 4、读母亲。 (1)默读全文,画出描写母亲言、行、色(神色、神态、表情)的词语。 (2)品读这些关键词语。由表及里,逐步深入,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这一环节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品味文字,培养阅读能力。 5、读作者。 6、小结:好书不厌百回读,学会思考,学会品味,让读书收获更多的成果。 大教至真,于老师的课堂实在是再真实不过了。大凡欣赏过于永正、薛法根等名师的课,都有这样的感受:课就应该这样上,课也应该这样上,这样的课我也能上!我们也正是从“课也可以这样上”、“这样的课我也能上”中,看到了大师们的气魄,看到了大师们的非凡
5、,看到了名师的“课堂观念”――既关注学生,又关注老师。“关注学生”是课上,无论是识字、解词、还是阅读、理解或者是其他什么,都是那么自然、实在,毫无刀耕斧凿的痕迹。教师的一切着力点全在学生身上。看他们上课,就像看厨师做菜,不是“全席”,不是“珍馐”,但合学生的胃口,学生吃得轻松、吃得满意。“关注教师”指在准备课的时候就考虑要上家常课,上教师们能够借鉴、能够模仿、能够迁移的课。当我们看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界的大师们,在这么多人面前,在这么大的一种场合上出了“谁都能上”,“谁都能借鉴”的回归常态的课,需要一种勇气,更需要一种品质,一种求真的品质
6、。 大音无声、大相无形、大雪无痕,教却看不出教的痕迹,一节课就是一段鲜活的生命,生命的最佳状态就是自然真实。我们应该回归课堂教学真正的生命状态,即回归到课堂教学所需要的那种自然、和谐、真实的生命状态。“真实”是课堂的生命。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朴实无华、真实有效、原汁原味,可谓“豪华落尽见真淳,铅华洗却见本色”。 二、语文课做语文的事——简约 崔峦说: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张庆也说:倡简、务本、求实、有度。薛法根老师提出“小学做小学的事,语文做语文的事,这节课做这节课的事。”返璞归真、大道至简!前面于老师朴实的课例清晰明确地告知我
7、们语文课该做的事其实很简单。 ⒈扎扎实实读书。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朗读是赋予作品以生命,是老师的再创造。朗读是活的,讲解是死的。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能使人感受,朗读是培养语感的需要。讲解是苍白的。我们应从读书抓起,从培养语感抓起。朗读是理解的需要,儿童是靠有声的语言思维的。朗读是识记的需要,读到“其言皆出吾口”,课文的语言就属于学生了。朗读好了,既留下了形象、情感,又留下了语言。一句话,便“意文兼得”了。 ⒉认认真真写字。 识字、写字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写字要遵循“描、仿、临”的规律。 ⒊仔仔细
8、细品味词句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教学生用“两只眼睛”读书,不断地教出恍然大悟来。老师钻出“味”,才能教出“味”来。 ⒋踏踏实实记录感悟。 评价一个人的语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