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幸福的数学味数学课堂构建设想

指向幸福的数学味数学课堂构建设想

ID:31504764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指向幸福的数学味数学课堂构建设想_第1页
指向幸福的数学味数学课堂构建设想_第2页
指向幸福的数学味数学课堂构建设想_第3页
指向幸福的数学味数学课堂构建设想_第4页
资源描述:

《指向幸福的数学味数学课堂构建设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指向幸福的数学味数学课堂构建设想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32-01  小学阶段的各学科课程都有各自的特点,语文注重语言品味、情感体验,科学,综合研究等学科注重实验观察、动手实践,数学也应该在“豪华落尽见真淳”中散发出浓浓的“数学味”。  所谓的“数学味”应该是指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应用价值。数学课要上出浓浓的“数学味”,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要上出数学应有的特点,也就是要体现出“数学本质”。而“数学本质”不仅仅体现在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有

2、不同之处,更体现在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数学思维方法以及数学文化的独到之处。  1让学生学会“做数学”  所谓“做数学”,就是指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理性思维方式,通过动手操作,积极参与并亲身实践与探索,体验与发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我主动获取并内化知识、体验过程、领悟思想观念、学习数学方法的学习活动。  比如:教学“圆的认识”4后,可以问学生: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明汽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吗?学生经过讨论,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因为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都相等。车轮做成

3、圆形的,在滚动时,车轴到地面的距离可以始终保持不变,这样车子在前进,就会保持平衡,所以车轮要做成圆的。这样做突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的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发展的需要选择有价值和必需的数学。  如在学习圆的面积公式时,教师给学生提出动手实验的要求:将圆分割,转化成三角形、梯形或长方形等,然后再想办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会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圆的面积公式更有意义。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做数学”

4、的机会,如在学习《利率和利息》一课时,不要让学生“纸上谈兵”。要求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在家长陪同下到银行实际存款或取款,并在银行实地调查银行现行的利率,并计算有关的利息。  总之,一堂数学课是否体现着应有的“数学味”,不能仅仅只满足于让学生接受数学的知识成果,还应当把独特的“做数学”过程体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使所有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的被调动起来;使所有的学生都有一双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同时又有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的头脑。  2让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脑海里“扎根”  数学方法即用数学语言表述事物的

5、状态、关系和过程,并加以推导、演算和分析,以形成对问题的解释、判断和预言的方法。在我们的平日教学中,数学知识都明显的出现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是无“形”4的,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是人们对数学内容的本质认识,是相关数学方法的精神实质。  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一课,教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学生汇报方法时,教师先让不按顺序列举的学生

6、演示,再让按顺序列举的演示,使他们比较、感悟有顺序、有条理列举的好处。在上述片段中,教师重视让学生经历一一列举的过程,启发他们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思考,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对发展思维也很有价值。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数学方法的归纳,还要关注对数学方法的迁移。如教学《植树问题》时,教师由“剪绳子”、“一刀两“段”引入,既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便于当堂搭建“脚手架”,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情境,看到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促进学生举一反三,将本课所形成的数学眼光、所感悟的探究方法,去发现其他的类似想象,去解决

7、新的类似实际问题。就这样引领学生不断经历艰辛的自主探索学习过程,让学生亲历数学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化为具体的、摸得着的、看得见的、可操作的数学。学生在这个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认知冲突,也在思考中不断获得思维的锻炼和发展。  这既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又能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课堂才会更有趣味,“数学味”才会更浓厚。  3让数学课留下“文化的印迹”  说到底,数学味就是文化味。《数学课程标准》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

8、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4所谓文化味,就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应当只有抽象的数字、符号、运算和图形,不应仅仅只是传授数学知识,还应当向学生传递数学文化,使学生对数学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有所了解,对数学在人类发展史中的作用和价值有所体现。  《分数的初步认识》安排在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安排在五年级上。从教材中,我们发现,教材尊重了学生的认知特点,都是从生活情境中引出分数的产生,所以需要对分数产生的历史背景做些交待,这也是对高年级学生数学文化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