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接受中读者自身经验对解读作品的影响

文学接受中读者自身经验对解读作品的影响

ID:31502528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2

文学接受中读者自身经验对解读作品的影响_第1页
文学接受中读者自身经验对解读作品的影响_第2页
文学接受中读者自身经验对解读作品的影响_第3页
文学接受中读者自身经验对解读作品的影响_第4页
文学接受中读者自身经验对解读作品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接受中读者自身经验对解读作品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学接受中读者自身经验对解读作品的影响  内容摘要:杜甫、李商隐一生历经苦难,看透了世态炎凉,作诗多缘于情。而张佩纶作为和他们有着相似命运的人,在阅读他们的诗歌时,能够联系到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情感起伏,从自身经验出发,在杜、李诗中,寻求心灵上的共鸣与慰藉。所以他在《涧于日记》中的对杜甫、李商隐诗句的评价才显得尤为深刻、透彻,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关键词:张佩纶自身经验失意共鸣  晚清“清流派”名士张佩纶,一生历经官场沉浮,他的言论文采倾动朝野,可惜生不逢时,随着晚清政治走向没落,他也屡屡在朝野之争中沦为牺

2、牲品。满腹经纶却不懂为官之道,一生徘徊在官场之间,却无法施展自己的政治理想。饱受患难的蹉跎岁月,让他历经世态炎凉。从年轻时的“上书直言”到年老后的“辞官不就”,这其中内心的纠葛与沉沦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样的张佩纶在诗歌中遇到和他有着相似命运的杜甫、李商隐,宛若觅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知己,情感的共鸣达到了顶峰。  一.诗缘情  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强调诗歌因情而发的根本特征,打破了先秦两汉以来一直不断深化发展的“诗言志”5理论。让诗歌从政治教化的工具转为诗人主观情感的抒发。到了唐代,人才

3、辈出,诗歌的发展一片繁荣,张佩纶就在《涧于日记》中批评杜甫、李商隐两人的诗句。他写道杜甫将自己与稷契两位贤臣比肩,认为自己和他们一样胸怀百姓天下,拥有崇高的政治抱负,但在《夜遇王倚饮》中却写下“但愿残年饱吃饭,但愿无事常相见。”这样消极、出世的诗句。可见,杜甫写诗也并不都是在“言志”,更多的是自己内心情感的抒发。他一生历经坎坷,仕途不顺,有着关心国事和天下的志向和识见,却缺乏兼济天下的机会与能力。对人事缺少正确的估计,书生气较重,注定了他在仕途中要遭遇失败。晚年时期,百病缠身,颠沛流离,穷困潦倒,连餐食

4、都要靠朋友接济,更不要说不切实际的政治理想了。身体上病痛、物质上匮乏和精神上的失意足以将原来那个有着傲骨雄心的杜甫压迫的身心俱疲。所以经历了人生百态后的他,面对自己也并不富足却专门为他准备佳肴的友人王倚,才能情真语挚的发出“但愿残年饱吃饭,但愿无事常相见。”的祝愿。他深刻的体会到人生的艰难与无常,余年中若能吃饱饭,平安无事,有几个可以经常见面的知心朋友,那也就足够了。命运和理想从来都不受自己的控制,千疮百孔的自己只希望晚年可以过上平凡安定的生活,但是事不如人愿,流离失所、食不果腹的日子也许到死才是尽头。

5、那么就把自己当下认为的最大幸福当作祝愿送给有着一餐之恩的朋友吧。这样饱含悲痛无奈的诗句,之所以能够触动人心,就是因为杜甫亲历患难后,从自己的情感出发,才能写下字字深切的诗句。  杜甫晚年又写作“晚将末契托年少,当面输心背面笑。”5这句出自于他的《莫相疑行》,此时的他在生活窘迫之时,受世交严武相助,入了幕府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一般说来幕职多是年轻人所为,而当时杜甫已经年过半百,年龄的差距以及对事物的看法必然有所不同,这让他和年轻的同僚们难以共事。所以杜甫入幕后,虽然物质窘迫的局面得到缓解,但内心依旧苦闷拘束

6、。在这样的境遇中,他深知那些年轻的幕僚们虽然当面夸他才华横溢、诗词写的好,可是背地里都在嘲笑他人近晚年依旧一事无成。长期积压的郁闷情绪,终于在笔尖流露,诗人有了生活经验,情感的表达在诗句中也就显得更加的自然深沉。  张佩纶还大加赞赏李商隐的笔墨,他认为李商隐的诗和杜甫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从自己丰富坎坷的生活体验出发,以真情写诗。“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李商隐的无题诗向来具有多义性,有人认为是写爱情,有人认为是写政治,还有人认为是写诗人的内心世界。不论作者写的是什么,至少在客观的大环境下,李商隐

7、生活的晚唐时期从盛世走向没落,晚唐诗人往往被笼罩在衰世的感伤情绪中。他们向外部世界的进取受到了限制,于是就将情感向内转,将情感融入自己的内心世界。晚唐诗歌常与“人生感慨”相结合,这种“人生感慨”就是以人生自我体验为基础。“诗人中以李商隐的经历最为曲折,人事环境最为复杂,禀性最为敏锐多感,因而经常陷入情感纠结中。”①他一生困顿,始终未施展其才华,未遂其志,尝尽人间冷落、世事艰虞的况味,所以他的诗往往指向世事人生的无情与虚幻。“紫府仙人”原本已经与我共饮,但在转瞬间却高处于十二层瑶台之上,只留下那片雪月交辉

8、的倩影。虽然圣洁美丽,却是遥不可及。这一语道出的是诗人的心境。他的困顿、他的理想、他的追求、他的迷惘,都存在于这样的心境中。只有经历了沉浮,才能参透其中的大喜大悲,在失意困顿中追求向往,在追求向往中失意落寞。“凄清与温暖,圣洁与亲和,幻灭与追寻,行上与行下,所有复杂微妙的情感,都融凝在极高华朗洁、深邃邈远的境象中了。”②“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5在最风光时也能超然世外,从得志时看到失意,从失意处参透命运。诗人正是在复杂的情感积郁后,才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