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93971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辨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A- 0084-01 所谓“思辨能力”即思考与辨析能力,它关系着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对话是主要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长期形成的听课习惯,许多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爱迎合教师的习惯,他们熟悉教师的授课方式,根据教师提问的套路“出牌”,久而久之,这些学生逐渐丧失了自己的思辨能力,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感悟不深入。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呢? 一、预设有道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
2、师不注重话题预设,而是直接让学生就课后问题进行思考与辨析,容易导致学生不能真正地与文本进行心灵的沟通与对话。因此,教师要善于预设具有思辨价值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探讨、讨论、交流。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春》一课时,学生初读课文时往往会感到课文写得很美,但是具体美在哪里,为什么说课文写得美,学生大都回答不上来,只会在头脑中形成模糊的意象。在教学时,怎样才能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这种美呢?笔者是这样设置问题的:1.把“4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改成“嫩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可以吗?为什么?2.对于课文中结尾处“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像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的比喻,
3、你有什么看法?在这两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发现了课文在表达上的独到之处。 可见,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就要精心预设话题,选择那些最能调动学生思考和辨析的话题让学生研究、思考、讨论。 二、质疑有效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语文教师在备课上可谓下足了功夫,真正把薄书读厚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需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要想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提出有效的质疑问题。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才会增强,才能有效提高思辨能力。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孔乙己》一课时,在初读课文之后,笔者对学生说:“假如此时孔乙己就站在你面前,你有
4、什么问题想要问他吗?”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纷纷举手,提出自己的疑问:“真有孔乙己这个人吗?”“孔乙己最后死了吗?”……依据学生的提问,笔者归纳、整理出如下问题:1.从“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又穿长衫的惟一的人”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2.从“孔乙己的长衫又脏又破,仿佛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这句话中,你又读懂了什么?3.导致孔乙己贫困潦倒、好吃懒做又迂腐不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4这句话表明了什么?5.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及时代背景,说说你认为孔乙己的结局会如何?这样一来,学生就有明确的思考辨析方向了。 三、解决有法 《礼
5、记?学记》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适时的引领点拨、“长善救失”固然可以起到答疑解惑的目的,但是,一些教师往往把握不好指导的分寸,不该“救”时“常越位”,需要“救”时又“不到位”,或者是越俎代庖,动不动就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强加于学生,这样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解决有法,使学生能够在真正的思考与辨析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 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故乡》一课时,有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故乡》中的“我”、《社戏》中的“我”,还有一些鲁迅作品中的“我”是不是就是鲁迅?如果不是,为什么这些人物形象都很相似?笔者是这样回答他的:“你能够在
6、阅读的过程中把鲁迅的作品联系起来综合考虑与思考,这一点很难得,不过在回答问题之前,老师还是想先听听你的意见。”这名学生思考后认为:“他们不是鲁迅。”在这名学生回答完毕以后,笔者接着鼓励这名学生思考:“说说你的理由是什么?”就这样,这名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其他学生不断完善补充,在思辨中,学生对课文的解读逐渐走向深刻。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提出质疑时,笔者并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把思考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先谈谈自己的看法及理由,而这个具有思辨价值的话题也很容易地调动起了其他学生思考的兴趣,进而使全体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气氛中获取了新知识,提高了学习效果。 赞可夫说:“4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
7、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教师要善于让学生逐步学会独立思考,理性看待问题,敢于质疑或突破已有的思维定势,这将会使学生一生受用不尽。 (责编秦越霞)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