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93883
大小:11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12
《在生态的课堂中实现智慧的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在生态的课堂中实现智慧的教学 智慧的教学指向学生的自由发展。智慧的教学就是努力释放学生的天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当教学与智慧结伴而行时,课堂里是一片春天,学生将在轻松快乐的情境中获得生活的经验、点燃智慧的火花。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是家或环境的意思。将“生态”的概念移植到教育之中,就派生了生态课堂的概念。生态课堂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的、和谐的、健康的和发展的多因子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学生、教师与课堂环境等是构成课堂的生态因子。生态课堂体现的是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强调人的价值
2、和尊严,重视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塑造,关注人文科学精神的教育[1]。生态课堂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成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通过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生命的质量是生态课堂中教学的根本目标。由此可见,生态课堂是真实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 一、生态的课堂,要深入了解学情 教育心理学中有这样的一个教育原则:维持学生原有的向学的学习图像。9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格拉瑟博士曾经指出:几乎每一位学生来到学校后,都有一幅向学的学习图像。这种向学的学习图像其实就是一种期待的学习态度、主动的学习动机和积极的学习情感。教
3、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努力维持学生向学的学习图像。而客观事实是,学习好的学生往往维持着这种图像,甚至会强化这种图像,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不断破坏着这种学习图像。当学生的学习目标与目标的自我实现不相符时,就会对向学的学习图像起破坏作用,这种不相符的偏差越大,这种不相符的机会越多,对向学的学习图像的破坏作用也就越大,这种破坏作用的结果是,“感到焦虑或沮丧的学生不太可能动脑筋去克服困惑”[2]。 生态的课堂必定是因材施教的课堂,因而,生态的课堂需要教师对学情有着深入了解与准确判断。“以学定教”是指教师的教学必
4、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准确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独自无法学会但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学会的知识与技能的范围)。当教师实施“以学定教”的教学时,教与学就可以实现“同心同向”,学生就能够较好地获得自我实现,就能够在课堂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增强他们参与教学过程的意识与信心,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也维护他们向学的学习图像。显然,学生向学的学习图像的维护与学生的自我实现之间存在着正相关,而学生的自我实现是教育追寻的主要目的,正如马斯洛所认为的:人的存在价值和自我实现,应该成
5、为教育的起点。他指出:教育的目的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只有这样,教育才使人真正成为他自己,使人的潜能得到实现,人才更接近他存在的核心,成为完善的人。 二、生态的课堂,要从学的角度确定课堂教学目标9 生态的课堂,需要教师从全新的视角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要将从教的角度确定课堂教学目标转变为从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什么是教学?教学就是指向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善。所以,教学目标也应当指向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善。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我们总是用“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培养……”来描述课堂教学目标,其实,这些
6、目标都是不恰当的。因为它指向教,而不是指向学;或是心理描述,而不是行为描述。“培养……”的目标更是缺乏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清晰度,是正确的空话,在教学中是否能够得到落实,谁也不知道。生态的课堂,教学目标应当做到可观察或可测量。[3]因此,教学目标必须用外显的行为变化的词语陈述,不要用内部的心理变化来描述,因为这是无法进行判断的,既然无法判断,这样的目标就是无效的[4。 另外,一些教学的高级目标,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动机”等,也不适合出现在具体的某一节课的目标中。高级目标其实都是教
7、育教学的长期目标,通常被确定为课程目标。高级目标不宜出现在具体的教学目标之中,并不是说,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不要关注高级目标,高级目标通常采用教学渗透式,达成则是渐进式。 三、生态的课堂,要把教学作为学生感悟与体验的过程 感悟与体验是经验的“催生婆”9。教育是要让学生获得生活的经验,因而教师教学的过程应当成为学生感悟与体验的过程。生态的课堂必须把感悟作为学习的基础,把体验作为学习的环节。依据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教育应当努力创造一种包含着思维和情感的体验,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部过程。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
8、学者通过研究提出了学习金字塔模型,根据这个模型,单纯的听教师讲授,两周后学生平均只能掌握5%,而通过了学生亲身体验过程的,两周后学生仍可以掌握75%以上。学习金字塔模型提示我们,教学过程必须为学生创造更多体验的条件与机会。因此,生态的课堂应当努力减少单向的接受式教学,努力增加体验式教学。客观地说,在现在的课堂中,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正如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的那样:“论起名字来,居然是学校,讲起实际来,却又像教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