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采样定理教学设计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采样定理教学设计

ID:31493778

大小:10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2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采样定理教学设计_第1页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采样定理教学设计_第2页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采样定理教学设计_第3页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采样定理教学设计_第4页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采样定理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采样定理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采样定理教学设计  摘要:本文从信号与系统课程中采样定理知识点着手,以教学目标为指引,从教学内容设计和课堂教学实施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并就该知识点需要强调的一些基本思想方法进行了探讨,以突出现代高等教育的理念。  关键词:信号与系统;采样定理;问题牵引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171-03  信号与系统是面向电子信息学科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其概念和分析方法已经渗透到了多个学科领域。采样定理是在学

2、习了信号频谱的概念之后,应用频域分析方法解决工程中模拟信号数字化时的采样速率选择问题,其分析过程对理解频域分析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和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一、教学内容设计  (一)明确教学目标6  教学内容的设计首先确定教学目标。本节内容教学目标可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三个方面。在知识目标方面,主要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采样的基本概念,掌握采样信号的频谱特点,掌握采样定理的内容,理解采样定理在工程中的应用。在能力目标方面,主要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建模能力、分析推理和运算能力,以及初步的工程应用能力。在素质目标方面,主要培养学生

3、科学的思维品质(包括变换法、形象思维与理性思维),以及必要的工程意识(包括理想条件与实际条件的区别与处理、物理器件约束等)。  (二)教学内容设计  围绕上述教学目标,教学基本内容包括五个方面:(1)时域采样的基本概念、采样信号与原信号的关系;(2)采样过程的数学描述;(3)理想采样的概念、理想采样信号频谱与原信号频谱之间的关系;(4)采样定理的内容;(5)工程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二、教学模式设计  采样定理与工程应用有着紧密联系。学生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对“问题是怎样从实践中来,又如何应用到实践中去”怀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4、,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问题牵引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以具体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通过引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巩固知识四个环节,以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员充分引导相结合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巧妙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兴趣,利用问题形成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通过问题的展开、分析、补充、解决、深化、引申,帮助学生逐步理清思路、方法和知识脉络,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来加深其对知识的构建、理解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培养学生归纳、抽象和创新的思维能力。6  本次课采用问题牵引式

5、教学模式,将授课内容分为问题、模型、方法、原理和应用五个阶段。具体设计思路如下:(1)提出问题:从学生身边的现象或事实出发,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2)建立模型:从采样的物理过程抽象出数学模型;(3)应用方法:利用频域方法分析数学模型;(4)导出原理:归纳、总结、升华到一般原理;(5)指导应用:应用一般原理来解决工程问题。  采用这种设计思路,可帮助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再结合工程实际上升到理性实践的认识过程,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需求牵引、重在能力、增强素质的教学思想。  三、教学组织实施  (一)问题的提出  问题牵引式教学方法前提在于问题的提出(发现)。如何基于学生

6、的认知基础,设计出与教学内容相贴切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往往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同时也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仅仅熟悉教材内容,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作为教师必须有着较为渊博的知识,才能从身边的现象或事物中提炼出与课程相关的问题。6  采样概念的引入可从模拟信号的数字化着手。如图1所示。从时域波形上可以直观看出采样之后的信号是原信号中一些离散的样值点。比较原始时域波形和采样信号波形,引导学生思考,提出第一个问题:能否从采样信号中恢复原信号?从时域波形的角度直观理解,采样信号只保留了原信号的部分内容,由于信息的损失是难以恢复原信号。但是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例如QQ语

7、音聊天中,是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的,这也就是意味着实际上是可以恢复原信号的。这与学生的感性认识产生了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引导学生思考第二个问题:如果能恢复原信号,那么需要什么条件?学生们会从直观上得出采样点要足够多的结论。哪些到底多到什么程度?难以直接得到准确的结论。  这两个问题从时域上不便分析和解释,可引导学生转换思路,采用变换的思想,从频域分析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采样信号的频谱有什么特点。  (二)问题的分析  分析和解决问题是课堂教学内容实施的主体。在这个过程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