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89985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基于讲练结合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讲练结合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摘要: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人人要学有用的数学。而在小学数学课中,数学的基本知识显得十分抽象。再加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够完善,许多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都不是太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将讲课与练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这会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1983年,张希濂就提出“以言语训练为主线组织数学课堂教学”的主张,并创设了读讲精练教学法。而读讲精练教学法在这方面有着它独到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讲练结合;教学实践 大多数小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往往不能长时间集中在一个地方。那么,如何来改变在教
2、学中遇到的这种“学生听课疲劳,光听不记,光听不想”的现象呢?这就需要老师们来进行一个教学的全面改革。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读讲精练教学法”是以语言和思维的内在联系为依据,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实现数学课堂的改革。在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读讲精练教学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小学数学的学习成绩。 一、读懂教材,培养数学能力4 教材是老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内容。在数学课上,读教材就要求有良好的思维能力。而思维应当与语言有效地结合。在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张希濂的专题报告中,从
3、文理结合,综合发展,创造中国特色的小学教学法的高度,精辟地分析了把握好语言和思维关系的重要性。在数学教学中,数学老师的任务在于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水平。 课堂上,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读教材,可以用有声朗读、个人默读、大家齐读等方法进行阅读。在读的过程中要掌握重点,将难以理解的、重点的语句多读几遍,并能够用数学语言来进行描述表达。这种训练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兴趣。并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让学生掌握重点,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二、精讲多练,提高数学能力 所谓精讲多练,首先“讲”的一定要精彩。讲课时,一定要讲重点,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简单的语
4、言来讲解知识。讲是课堂教学的灵魂,但是老师也不能一直自己来占据这个主导地位,老师应当转变自己的角色,可以将讲课的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来讲课。这样能够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潜力。在自身的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逐步形成数学化的语言模式。比如,在讲“按比例分配”4内容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这一知识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在平均分出现不合理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按比例分配这种新的分配方法。教学设计可以采用与实际相关的一些情况来作为引入。比如,陈叔叔和王叔叔,他们俩合资开了一家儿童文具店,经过一年的辛勤经营,除去纳税和给员工们发工资等消耗费用,共获得纯利润10万元
5、。现在他们要一起商量怎样分这些钱?(1)请你们来说一下应该怎么分?(如果平均分,会有学生认为不太合理)这种情况下进行补充:陈叔叔投资了5万元,王叔叔投资了3万元。(逐步引导学生们要按比例来进行分配)(2)这个时候就可以根据投资比例为5:3,因此所分的钱也应该根据这个比例来进行分配。最后,老师应和学生一起来总结一下,在实际的生活中,有许多时候都是需要用到按比例分配这方面的知识。讲完便进行练习。学生在讲与练的交替过程中,会显得精神饱满,不仅能很快掌握知识点,还能正确地应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进行解题。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使他们真正参与到思考和学习中,做课堂真正
6、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地利用了课堂时间,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堂拓展,加强运用能力 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从而增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找到所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并提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每当讲完一节课,老师可以布置一下有关实际的作业。比如,在讲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之后,可以布置一下观察的作业。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这样,就会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想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全国读讲精练教学法研究会会长张希濂说:“读讲精练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7、为目的,以语言和思维内在联系为基础,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为途径,注重文理学科整合,实施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方式,符合课程改革的理念。”4因此,老师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等心理倾向,在课堂上应用读讲精练教学法,层层深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荣文武,王述银.“讲讲练练,讲练结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验[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 编辑薄跃华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