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ID:31487721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2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_第1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_第2页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学习,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实际情境下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和学习兴趣.  一、创设生活性问题情境,增加学生的经验  数学知识取材于现实生活,是实际问题的简化和模拟.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创设和学生生活情境类似的数学问题,能够让学生对数

2、学产生更大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活”用教材,用“活”的例题,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来获得知识,使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星期五下午,接紧急通知,晚上7点30分在各班教室内召开家长会,要求各家长都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不巧班里刚刚调整过座位,还未来得及画座位表,请问:你将如何向你的父母描述自己的座位情况,以便你的父母能准确、快速地找到座位?由此引出有序实数对和坐标的概念.实践表明,在实际情境下学习,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

3、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二、提供感性材料,创设归纳抽象的问题情境3  有些数学知识,通过一些感性材料,创设归纳、抽象情境,能够引导学生提炼数学的本质属性.例如,在讲“平方差公式”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串:①计算并观察下列各组算式:8×8=64;10×10=100;13×13=169;7×9=63;9×11=99;12×14=168.②已知25×25=625,那么24×26=?③你能举出一个类似的例子吗?④从上述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用语言叙述这个规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

4、规律吗?⑤你能证明自己所得到的规律吗?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从具体算式的观察、比较中,通过合情推理、归纳,提出猜想,进而用数学符号表达:若a×a=m,则(a-1)(a-1)=m-1,然后用多项式乘法,证明猜想是正确的.通过发散性提问,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空间,既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最终目的,创设问题情境只是一个手段.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需要教师不断探索,需要教师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教育的热情.  三、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单一的操

5、作演示、学生简单的模仿操作转化为探索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比一比、量一量、摆一摆、剪一剪、做一做等实践活动去发现事物的奥秘,逐步形成求知的意识.例如,在讲“立体图形的展开图”3时,教师可以设计、制作一个长方体形状的墨水瓶包装盒,除了美术设计以外,还要了解它展开后的形状,根据它的展开图来裁剪纸张.引导学生动手把一个包装盒展开铺平,看看它的展开图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再把它展开的纸板复原为包装盒,体会包装盒与它的展开图的关系.这样,通过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深不可测的,不仅培养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6、而且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拓展问题情境的时空,探索应用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拓展问题情境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将自主学习带入课外、带入下一个新起点,当再次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就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例如,在讲“加法的意义”时,教师展示一幅图,图上出现的是又开来3辆半的汽车.学生通过观察先说出又开来4辆汽车,教师提问:有不同的意见吗?学生开始猜想:可能又开来7辆.为什么?因为画面上没有把开来的汽车画全.教师提问:你们同意这种说

7、法吗?还有想说的吗?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最后给出停车场旁边两个小朋友的对话,才把这个数学问题呈现完整,再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大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出形象图以外的资源,既有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想象,又有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创设富于趣味性、探索性、延伸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应用的过程,才能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应具备深挖教材、储备知识的能力,组织、管理课堂的能力,驾驭课堂、随机应变的能力,同时要讲究策略性、

8、灵活性.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