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优化教育活动行为

论优化教育活动行为

ID:31455063

大小:10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10

论优化教育活动行为_第1页
论优化教育活动行为_第2页
论优化教育活动行为_第3页
论优化教育活动行为_第4页
论优化教育活动行为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优化教育活动行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优化教育活动行为  学校立德树人的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师教育行为和学校教育活动行为来实现的。学校教育活动行为是学校校长和教师在各种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外在表现,主要是指校长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教育活动内容的理解、对教育活动过程的合理组织、对教育活动中与学生交往的行为把持等诸教育活动因素内在的动态表现。在教师施教和学校教育活动中,时常出现教育行为不当或教育活动行为失当的现象,导致了教育失败或影响了教育活动效果。教育活动实施行为不当,有的是缺乏对学生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的认识,因而不能科学地理解和把握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教育问题,缺乏教育

2、实效性。教育耀眼之处在于育人,培养未来人,有它特有的教育规律。增强教育的实效性,需要优化教育活动行为,尊重教育规律,科学育人。  一、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  学校面对的是年龄不同、智力和个性不同的活生生的学生,需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禀赋、特长和环境条件施以不同的教育。审视我们一些学校的教育,表现出的教育活动却是“齐步走”,教育内容要求是“一刀切”,教育方式是“成人化”6,从而导致教育行为与教育效果发生了偏差,教育实效性不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教育实践中形成和培养起来的,而学生身心发展是有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的,教育活动必须

3、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个体特点,要通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才能有效,而不能硬灌和强加。  学生身心发展是有心理年龄特征期的,大致分为小学生童年心理发展转折期、初中生从儿童向青年过渡的少年期、高中生身体心理趋于成熟的青年期。三个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不同,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个性心理也存在着差异。学生年龄不同,教育目标要求则不同;学生心理特征不同,教育方式则不同;学生天赋、个性不同,教育行为表现方法则不同。教育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最主要的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依据心理年龄特征、充分了解学生个性品质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一

4、要了解学生知其心,懂得学生的内心世界;二要把握好势明其策,依据学生心理需求和发展趋势施以不同的教育策略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三是因势利导求其巧,组织教育活动,不主观臆断,不牵强附会,不生拉硬拽,做到适时、适当、适合和适度。6  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材施教,对小学生重在引领,对初中生重在引导,对高中生重在指导。具体来说,对小学生尊敬师长、好好学习、团结友爱、爱护公物、集体观念、遵守纪律等方面进行教育,要求不宜过急过高,教育要循序渐进。教师要有童心、耐心、细心,切忌粗暴、含糊、反常、放任,注重引领,培养自觉性。对处于半成熟、半幼稚

5、心理特点的特殊矛盾期的初中生来说,应注重道德情操的常规教育和训练,加强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教育,重在培养自律和自我教育能力。在教育上注重激励、引导、帮助、尊重、亲和、活泼,切忌有生硬、斥责、说教、体罚等不良教育行为。高中青年期学生生理心理逐渐成熟,有鲜明的独立性、自觉性,向往未来,应注重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指导。在教育行为方式上,多一些信任、尊重和指导,少一些管、卡、压,指导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是优化教育活动行为、增强教育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  二、尊重人的成长

6、规律,育人育心  人的成长规律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有内在的联系,但又不完全是一回事。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揭示的是处于生态性的人生理、心理的发展规律。而人的成长规律,主要指作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受教育者接受适合的教育而健康成长的规律,或者说教育者通过适合的教育途径,促使受教育者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而健康成长的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本质,归根结底是做人的教育,是对创新人才的人格基础素质的教育,也就是塑造学生的思想灵魂。  人都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行为只有激起学生主动感受、思考、体验、领悟和内化,学生的思想才能变化。人的思维之花在自由的状态下才能

7、开放,学生心理安全,师生关系和谐美丽,学生才能健康成长。教育需要了解学生需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科学育人、育心。实践证明,以告诉、命令、管束、灌输等单靠外力一股脑等强制办法是难以奏效的,因为这种教育模式缺乏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缺乏人文关怀,缺乏亲和力,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育人在于育心。  教育需要实现被动接受教育模式的转变,创新科学育人的教育模式。有学者认为,“人的生命成长是主动的过程,人的成长只能是个体的主动成长,外在的束缚、压抑、改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成长。”6教师的思想替代不了学生的思想,单靠外力硬灌,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8、不会形成。尊重人的成长规律,转变育人行为方式,就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育尊重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重要的是依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学生成长需要,以德育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摈弃生硬强制的方式方法,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